周鸿祎谈互联网垄断,这些是惯用手法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自发布以来,在互联网圈引起巨大震荡,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滴滴等新老互联网巨头,随着监管动真格,其股价应声下跌,两日时间市值总计蒸发两万亿元,由此可见,互联网反垄断确实触动了巨头们的神经。


周鸿祎谈互联网垄断,这些是惯用手法

也从侧面印证,在股民心中,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巨头确实有垄断的嫌疑,要不然不会仓皇逃离变现保平安。其实在反垄断指南出来的前几日,中消协就对互联网领域,特别是电商领域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进行过连续发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家、消费者怨声载道。

那么腾讯、阿里巴巴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到底算不算垄断呢?

垄断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我们今天讨论的腾讯阿里美团属于前者的卖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用通俗的话来讲,企业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周鸿祎谈互联网垄断,这些是惯用手法

从这个角度讲,腾讯和阿里巴巴以强资本的巨大优势,确实存在垄断嫌疑,中国互联网圈甚至流传着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最终的归属都逃不过“二马”,强大的优势和技术实力,让的腾讯和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资金上强势入侵互联网企业,还能在产品和市场上垄断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缺少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企业要么选择投入腾讯的怀抱,要么选择投入阿里巴巴的怀抱。

不争的事实是,近十年间出现的互联网企业,无论是斗鱼、映客、花椒,还是高德、UC、滴滴、美团、饿了么,亦或者摩拜、拼多多、小红书等等,甚至老牌巨头下的品牌如微博、网易考拉等等背后都出现了腾讯或阿里的影子,网友调侃的互联网企业最终的归属都姓“马”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行业的垄断也正真实的发生着。


周鸿祎谈互联网垄断,这些是惯用手法

垄断的结果是什么呢?

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在3Q大战时期就已经指出了互联网垄断,并用吸星大法来描述,说巨头对付小公司,先卡位抄袭,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然后利用资金和人才优势,投入资源,通过交叉补贴,拖垮碾死小公司,不行就挖人,不知不觉就把很多公司扼杀在摇篮里了。

很多投了这类企业的投资人赔钱后,就不敢再投资了,于是创业的不敢再轻易创业或者只能选择互联网巨头生态闭环缺少的部分创业,投资的不敢再投,只能去找互联网巨头融资,通过这样一套逻辑,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任何一个新企业,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最后只能投入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的怀抱。


周鸿祎谈互联网垄断,这些是惯用手法

市场的竞争属性被打破,公平性被打破,最终严重挤压市场活力和创业积极性,给创新和经济的长久繁荣与活跃带来挑战,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越发复杂的情况下,开展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是保证公平和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是激活经济活力的必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腾讯   阿里巴巴   阿里   卖方   嫌疑   巨头   手法   怀抱   确实   优势   资金   领域   指南   经济   财经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