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中国企业家中谁的金句最多?大家公认,是马云马爸爸。比如:


1、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4、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5、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6、现在的你对我爱理不理,以后我让你高攀不起。

7、一个月挣一两百万的人那是相当高兴的,但是一个月挣一二十亿的人其实是很难受的。

8、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

9、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10、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中国企业家中谁最有思想?这个答案就不一定了……


这段时间,宅男小编看了携程董事长梁建章的两篇文章,语言上,虽不及马云精炼,但这个“会算账”的经济学博士,思想上,有点意思。


疫情重创了旅游业,肯定是千亿级别的损失,作为在线旅游服务的老大,携程肯定也很受伤。但梁建章本人的思想并没有被禁足,反而广为流传,成了一枚“思想网红”。


【账,就该这么算】


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梁建章


先简单说下梁建章。


1969年出生的地道上海人。


13岁用电脑写诗,号称“电脑小诗人”;15岁初中直升复旦少年班,半年后升入复旦计算机本科,复旦没毕业就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读完学士、硕士时才20岁。


在硅谷从事技术工作多年,曾任Oracle公司中国咨询总监,1999年回国,与沈南鹏、季琦、范敏创建了“携程旅行网”。


携程成功后,梁建章觉得天下无敌,又到美国深造。201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计算机天才+经济学博士,数学自然了得。


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隔离的经济账》中,梁建章给大家上了一课,内容是数学、经济学。


1、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越能在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等方面投入,人均寿命就会越长。根据有关研究,人均收入每增加一倍,在其他条件大致相仿的情况下,人均寿命就会增加1-3年。据此也可算出,人均GDP降低50%,人均寿命会减少一年半。从数学上讲,就是人均GDP每减少1%,人均寿命就会减少10天左右。


2、在经济学界,“生命价值”是指一个社会愿意花多少成本来提升人均寿命。经济学家们早就根据各国数据,从经济学意义上计算了生命的价值: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生命的价值在10-60倍的人均GDP之间。假设生命的价值按照30倍的人均GDP来计算,人的一生按照80岁约等于30000天来计算。


3、根据历年流感的数字,如果不采取大面积的强制隔离,在常规防治措施之下,流感的感染率也不会超过整体人口的10%,一般死亡率在0.2%,那么整个人群的死亡率是万分之二。再假设得流感病死的患者的人均寿命是60岁,而整体社会的平均寿命是80岁,每个病死的人就缩短20年的寿命。那么以万分之二的死亡率来计算,世界上就是人均减少了20年X万分之二也就是,千分之四年,差不多相当于1.5天。


所以平均来说,一次大面积的流感,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于人均寿命减少1.5天左右。


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4、有了上述基本判断,再来考虑什么样的公共社会政策才是合理的。如果对每一个流感的人也就是10%的人口都隔离14天的话,还必须隔离与其密切接触的家人(按照20%的人口来计算),由于在此期间他们几乎不再参与创造财富的工作,仅这些人就会损失30%*14/365=1%的GDP。而1%的GDP倒退实际上会使整体的社会在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方面倒退,人均寿命就会减10天左右,远远大于流感造成的损失。


5、计算表明,依靠完全隔离来治疗流感是不合理的,所以没有一个国家或是社会会采取隔离所有流感的人的措施。


不赞成隔离?并不是!


梁建章只是通过计量分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需要以科学而理性的态度,找出控制和消灭疫情的最佳办法。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致死率也非常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找到一个最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平衡点。


至于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同样是关系到每一条生命的重要基础,各方应当争取将为此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


【赢,得靠智慧】


中国需要马爸爸的金句,也需要梁建章的思想

《别让过度的防疫措施毁掉中国经济》中,梁建章提出了真实的想法,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至于对错,大家可以讨论起来。


梁建章认为:


1、 零风险零感染固然是一个所有人都希望实现的理想目标,但从现实出发,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是在维持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将疫情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上。牺牲一切追求极端的“休克”措施,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全面胜利,甚至连惨胜都算不上。


2、 或许有人还是会说,哪怕只有少之又少的可能性,也必须全力确保零风险。这在理念上或许是正确的,但实践中却忽略了社会成本的因素。要知道,为了确保这样的零风险,全国可能有数以千万甚至亿计的旅客必须接受14天的隔离期,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都会构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上亿劳动力被隔离在各个小区中,导致各地企业难以复工,国内航空业、酒店业全面瘫痪,各类国内国际交流完全受阻,实在是中国经济和社会难以承受的代价。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半停顿状态, 1个月至少是万亿级的损失。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2-3个月,很多中小企业倒闭了,也会增加大批失业人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换言之,在疫情防治和恢复秩序之间必须形成平衡。


1、 首先,对于那些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旅客,应当严格执行为期14天的隔离措施;


2、 其次,如果是来自非疫情严重地区的旅客,可以在分析以往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取消或者降低隔离时间。考虑到钟南山团队公布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所以把14天降低到7天,其实已经足以令风险下降70%至90%,同时明显降低对于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3、 最后,各地可以利用几大运营商的移动漫游数据来帮助对于感染风险做出评判,来确定隔离措施是否具有必要性。假如某人已经在A地接受过14天隔离,然后他驱车前往B地的住处,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感染风险并不会明显高于那些始终居住在B地的人士,也就没必要再让他接受另一个14天的隔离期。


在小编看来,消除由于疫情防治而造成的过度封闭,重新打通连接中国经济的各个环节,是梁建章两篇文章的核心思想。


爱算账,是梁建章的特长,但他算账的方式,有点意思。


表面上看,梁建章是在为旅游业,为携程“出谋划策”。实际上,则是一种对企业,对国家,对中国经济负责的态度。


言之有据地深入研究社会问题,用经济学、数学直面社会问题,从不同立场看待疫情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经济学家都能够做到的。


携程的成功离不开梁建章,而打赢这场战“疫”,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要有众志成城的勇气,也要有集思广益的明智。


马爸爸的金句很棒,梁建章的思想也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复旦   思想   死亡率   中国经济   疫情   中国   流感   寿命   经济学   秩序   损失   爸爸   措施   风险   价值   生命   社会   财经   梁建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