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扰乱朝政,好端端的一个大汉王朝被不懂事的皇帝、穷凶极恶的太监、争强好斗的朝臣,搞得乌烟瘴气、政治黑暗、国力衰退、民不聊生。

历史有个规律,凡是老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再遇上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往往是社会最容易动乱,农民起义集中爆发的黄金时期,试想以下,老百姓活着比死去还难受,那他还有什么好恐惧的,反正贱命一条,起来起义最坏的结果就是死掉,这样也比活着强啊,万一成功了呢,封官加爵、荣华富贵什么都有了,这就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底层逻辑。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从汉安帝到汉桓帝,仅仅六十多年的时间,农民起义就爆发了三十五次之多,平均每年两次,可见当时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之残酷,都到了只有以命相搏的份上了。当时虽然朝政混乱,但是东汉王朝的气数还在,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虽然来势都很凶猛,开始都是轰轰烈烈、势不可挡,但是只要一遭遇镇压,很快就会沉浸下来,都没能泛起什么浪花来,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连名字在历史中都没有留下。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阶层眼光的局限性,没有系统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特别有能耐的领导人。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没文化。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有句话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不在汉灵帝时期这个有文化的农民起义将领就出现了,他就是张角,黄巾军起义的领袖,这个人是个纯粹的社会无业流民,标准的无产阶级,但是他有个习惯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就是喜欢看书,在古代有文化的人绝对是少数人,难怪历史上经常有朝代要搞“焚书坑儒”、“文字狱”这种事情,就是免得让这些权术、文化被流氓学会了,他们学会了不是去报效祖国、为建设国家出力,反而成为了危害国家的蛀虫。因此,张角的出现,直接成了东汉帝国的掘墓人。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张角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叫《太平清领书》,据说这本书篇幅很宏大,包罗万象,不仅有老子的宇宙观,还有易经的阴阳论,甚至还有长生不老的修道术,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政治,你可别误解,这本书可不是教你造反的书,更多的是向君王提出了治国安民的良策,里面系统的阐述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描述了一副太平盛世的宏伟蓝图,最可贵的是给出了达到这个状态的方法,那就是君明、臣良、民顺。这个思想在现代看来也是很有借鉴意义。

张角深受《太平清领书》中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的影响,创建了一个民间宗教团体,太平道。其纲领、教义、称号、宗教仪式等很多内容都是按照这本书的内容来制定的,因此,教徒人员迅速壮大,等朝廷觉察到的时候已经到了可以和朝廷抗衡的阶段了。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张角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个习惯很重要,但一个口号让他前功尽弃

正在张角的黄巾军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提出的一个口号,却让起义军出师不利,前功尽弃,这个口号就是历史有名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错就错在选日子上了,算是吃了有文化的亏,古代立法中,每60年一个甲子,一个甲子相当于一个轮回,象征着新周期的开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天命的降临,于是就把起义的日期定在了光和七年三月五日,因为光和年是甲子年,三月五日是甲子日,“双甲子”,这分明是喜上加喜,天命所在啊。只可惜这个口号用错了,离起义日还有三四个月,就把这个重大的“机密”传递到基层去,这可是个致命的错误,难道不怕有叛徒泄密吗?史书上记载,起义军内部还真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人就是唐周,张角的一个弟子,他把计划泄露给了朝廷,让朝廷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为起义的失败埋下了重大的隐患,但是这个事情也不能完全怪唐周,错就错在选这个日期和口号上面了,就算唐周不告密、难道就不会出现李周、王周吗?各位看官以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张角   前功尽弃   口号   习惯   名字   王朝   太平   起义军   农民起义   民不聊生   财经   甲子   东汉   朝廷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