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2019年11月下旬,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公布了最新的中科院院士名单。在6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中,祝学军是名单里少有的女性之一,那祝学军到底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这位在中国战略导弹研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传奇女性的人生故事。

在201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典礼中,有许多第一次向公众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其中,在战略打击检阅方队中,东风-17弹道导弹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这种导弹是火箭军的最新科研成果,已经可以应用于实际战场,而且威力十分巨大。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本篇故事的女主人公祝学军正是东风-17弹道导弹研发的主要负责人。东风-17弹道导弹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有些西方媒体甚至直言,中国在这项技术领域已经领先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领域都比不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其实,这还真不是夸大其词。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导弹系统比起来,东风-17弹道导弹具有显著的优势,它的打击精确度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东风-17弹道导弹最为重大的技术突破是,它的设计采用了战略导弹领域著名的钱学森弹道理论。由于突破了这项技术难关,就算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反导系统,像美国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和日本的宙斯盾反导系统,在东风-17弹道导弹的面前也形同虚设。这项领先世界的导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战略导弹打击能力,也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东风-17弹道导弹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崭露头角,向世人展现着它诡谲的魅影,这一令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成就,离不开以祝学军为代表的相关科研人员默默无闻的努力付出。从一个品学兼优的东北姑娘成长为一位人人敬佩的国之重器,祝学军的人生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传奇丰富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位传奇女性——祝学军。

早年经历

祝学军出生于1962年12月,辽宁沈阳人。祝学军的父亲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学军,希望她能够学有所成,参军报国,为国家建设尽微薄之力。这或许是祝学军投身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祝学军小时候文静瘦弱,很不引人注意。和她的同龄人一样,祝学军生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是祝学军天资聪颖,悟性和毅力过人,她刻苦努力,在学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1980年,高中毕业的祝学军以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知识。进入大学之后,祝学军始终不曾松懈,她一往无前地严格要求自己,勤俭朴素,一心向学,在学校很受老师的喜爱与看重。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祝学军立下了从军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这种志向鼓舞着她在以后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4年,祝学军顺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同年,她考上了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火箭总体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师从钱学森,并于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祝学军服从学校安排,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战略导弹领域的相关研究。在这之后,祝学军与同事一起潜心科研,她比以前更加勤学好问,深入钻研课本理论知识,身边的同事都为她的这种热情所感染。就这样,祝学军和她的同事合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引领中国的导弹技术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攻坚克难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上封锁、孤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核威胁与核讹诈。中国希望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手中必须握有保卫国家和平的筹码。1964年,中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彻底打破了有核国家对中国的核威胁。

在当今时代,除了和平开发利用核能之外,核武器在大国之间的实战意义并不大,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全人类都得付出惨痛的代价,这种代价是人类所不能承受的。相比之下,战略导弹对于国家综合国防布局的实际意义重大,因此制导打击系统和战略反导系统的研发一直是我国国防领域的重点工程。

在东风-17弹道导弹问世之前,中国其实已经有了两代导弹打击系统,战略导弹的制导打击威力在国际上是很强的。然而,拳头再硬,一拳打在棉花上也是无济于事的。美国等有核国家虽然在制导打击的精确度上比不上中国,但是,它们却拥有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反导系统,可以拦截任何已经暴露预定轨道的导弹,这使得中国的战略导弹研发任重道远。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先进反导系统,祝学军带领研究团队突破了著名的钱学森弹道理论难题,成功研发出东风-17弹道导弹等一系列零失误精确打击的战略导弹,使中国在这项技术领域领先于全世界。

钱学森弹道理论由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这种理论设想的弹道导弹不同于传统导弹,它遵循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飞行轨迹,它的飞行轨迹不可预判,一旦发射不可拦截,能够有效避开各类先进反导系统,对既定对象实施精确打击。

在东风-17导弹问世之前,钱学森弹道理论依然停留在假想阶段,未能获得成功的实践。作为钱学森颇为得意的学生,祝学军带领研究团队潜心研究老师留下的这个超前理论,反复研读教材,进行了大量实验,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克服了众多困难之后,终于取得了关键的技术突破,使得这类导弹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它使得中国站在了相关领域的国际最前沿,能够应对相关国家的恶意军事威胁,也将中国的综合国防实力抬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国之重器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由于贡献突出,祝学军多次受到国家级的荣誉表彰。与此同时,祝学军还获得了国家授予她的一百万元科研奖金,并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虽然得到了这些殊荣,但是祝学军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谦逊谨慎的科研态度,力求凭借自身的专长为国家攻克更多技术难关,做出更大的贡献。过硬的专业知识,谦虚的为人态度,高尚的人格力量,这些优秀品质使得祝学军赢得了国人的普遍敬重。作为一位经历丰富的传奇女性,祝学军的人生履历可以说是相当励志的。

祝学军作为新一代航天工作者,以亲身实践充分贯彻了两弹一星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带动和感染着更多的有志青年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中国只有出现更多的像祝学军这样的科学家,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其实,祝学军只是中国新一代科研人员的一个缩影。在当代中国,还有无数名像祝学军这样的为中国国防建设呕心沥血的优秀科学家基层科研人员,他们在上一代学界前辈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使得中国在许多先进技术领域站在了世界前沿。我们应当记住这些科学家,因为国家的强大是靠他们撑起来的,而不是一些靠流量圈钱的演员和影星,这些科学家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当代青年应该以此自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富强为己任,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投身于国家各个领域的建设。

导弹专家祝学军:攻克世界难题,东风17提前问世,为国家再添重器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在岁月静好的背后,有许多优秀人才舍弃了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在负重前行。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充分发展建设祖国才能更好地保卫祖国,祝学军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投身中国国防事业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人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和天赋,只要有心做事,人人都可以为当今的中华盛世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独特力量。只有了解了像祝学军这样的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为中国繁荣富强所作出的努力,我们才可以对自己有更为清醒的定义,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祝学军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或许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立下远大的人生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虚心求学,锐意创新,不惧困难与挫折,勇敢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能够学有所成,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东风   导弹   中国科学院   国家   弹道导弹   弹道   中国   科学家   难题   贡献   领域   理论   战略   人生   专家   财经   系统   世界   技术   祝学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