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浙东地区乃是东晋的重要赋税来源,江东外上缴贡赋,内则府库充实,止于荆、扬二州,会稽沿海内多有湖泊,有良畴数十万顷。自从这里发生农民起义后,政府派遣部队进行镇压,进行过大肆的抢掠,还进行过屠杀,将江浙地区的经济搞得非常残破,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扬州的生产遭到了破坏,荆州的势力便超过扬州。当东晋政府财政困难之时,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而桓玄则下令封锁长江,禁止上游的物资向下游运输。下游的饥荒更加严重了,商旅断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下令讨伐桓玄。司马元显统军,刘牢之为前锋。同时,桓玄也率兵东下。公元402年三月,桓玄收买了刘牢之,北府兵倒戈,这样桓玄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直入建康,杀死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等人,之后逼迫安帝退位,公元403年十二月,称帝,国号楚。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一、短暂的桓楚

江南地区在表面上是改朝换代了,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很多的州郡,还处在饥荒之中,无数的农民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三吴地区大饥,民众人数减半。面对这样严重的问题,新建立的政府没有给予及时的解决,反而导致了危机在不断的加深。

桓玄为代表的荆州军可以成功,是因为北府军将领的倒戈投靠,而且从当时的实力来看,能够和荆州军相抗衡的,也就只有这支北府军了。桓玄认为要巩固自己荆州系统建立的新政权,就必须要削弱北府军将领的力量。在桓玄进入建康之后,首先便剪除了北府将领,将刘牢之的兵权剥夺,任命他为会稽太守,后来想起兵但是没有成功,自缢而死。桓玄又先后处死了北府军的将领高素、竺谦之、竺郎之、刘袭、刘季武等人,在处死这些将领的同时又提拔一些后起的将领,如刘裕等人,作为自己的势力,让北府军为自己效力,可以拱卫长江下游。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刘裕的祖上是彭成人,后来渡江在丹徒的京口侨居。刘裕是士族出身,祖上做过一些小官,但是北来的民众侨居的生活并不富裕,刘裕的父亲去世的又早,因此家境贫寒,东晋土断后,侨州的编户百姓又增加了兵役,刘裕因为是士族,便做了孙无终的司马,后来位刘牢之的参军,跟随其镇压浙东地区的农民起义,累有战功,官至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当桓玄大肆清楚北府军势力时,很多的北府将领很恐慌,但是刘裕知道自己还不够格,并不慌张,并且对他们说,清算完上层的将领后必然会重用我们。后来果然,把刘裕当做培养的对象。桓玄想要做皇帝,便想要北府将领的想法,桓氏兄弟曾和刘裕单独谈话,刘裕说:"楚王(桓玄)乃是宣武(桓温)的儿子,如今晋室衰微,民众们期待着楚王可以取代他"。刘裕在表达愿意拥立桓玄后,桓氏对他非常的信任。但是刘裕却在偷偷联络北府军的中下将领,想要密谋的推翻桓玄。

二、刘裕起兵

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刘裕和北府军的中下级军官等百余人,在京口起兵,杀死了桓脩。同时北府兵的中下级军官刘毅等人在广陵举兵,杀死了桓弘。刘毅等人集结士兵在京口和刘裕汇合,进攻建康。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桓玄得知北府兵反叛,非常的恐慌,派兵平叛,但是被击溃,无奈下只好将建康放弃,向荆州退去,将退位的司马德宗也带走了。到江陵之后,桓玄又聚集大军准备东下,但是在峥嵘洲与北府军两万人大战,败退到江陵,不久被杀。但桓氏仍有残余的势力,在荆、湘一带活动,大约一年后才被平定。而司马德宗也被重新的迎回了建康,登上皇帝的位置。

刘裕起兵成功后,坐镇京口,都督中外军事领南徐、南青两州刺史,后来又解除南青州,加领南兖州刺史,这样北府军全部都由刘裕一人掌控。公元408年,刘裕为扬州刺史,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南燕趁着东晋衰乱之际,派兵入侵东晋的边境,掠夺人口充当奴婢,然后又送给后秦各国。于是刘裕出兵南燕,这次用兵一方面是满足江南人民的抗敌要求,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也想要企图用对外战争的胜利,获得更高的威望,使得这些北府军的将领和世家大族臣服于他,不在与他抗衡。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公元409年四月,刘裕从建康出发,六月围攻广固。后燕则向后秦求救,姚兴派人警告刘裕,今有十万铁骑集结在洛阳,如若晋军不退走,我将会长驱直入。刘裕的回答是,我平定燕国后,修养三年便会进军关中,如今你自投罗网,那便来吧。刘裕识破了后秦的虚张声势,公元410年灭掉了南燕,收复了青、兖等广大地区。这是刘裕所建立的功绩,已经超过了祖狄、桓温,在东晋的政权中,没有人可以和他抗衡了。

三、卢循北上

当刘裕率军北上时大胜时,卢循则由广州向江州推进。卢循在广州居住了五年多,部队进行了休整,企图再起。当刘裕北上时,徐道覆派人劝说趁机夺取建康,而卢循则非常的犹豫。徐道覆便亲自前来劝说,卢循最后便同意了。徐道覆一直积极的谋划北上,派人在大庾岭一带砍树获取木材,运到始兴压低价格卖给当地的百姓,又依据原先的卖劵收购船木,制造船舰,为北上做准备。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公元410年二月,卢循和徐道覆在始兴汇合,随后兵分两路,西路由卢循指挥向江陵推进,东路则是由徐道覆指挥向建康推进。部队中大多数农民佃客,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有着愤恨。何无忌江州刺史引兵南下,抵抗徐道覆,战死在豫章。刘裕得知起兵的消息后,急忙的班师南归,自己带领着数十人率先回来,在四月赶到建康。

卢循抵达巴陵后,接受徐道覆的提议,从巴陵浮江东下,与徐道覆汇合一起进攻建康。两支部队东下,江淮的守军纷纷进入建康守卫。豫州刺史刘毅率领两万水军,顺江而上阻击,卢循军,在桑落洲大战,刘毅败退只剩下几百人逃走。卢循又接连打败何无忌、刘毅等声威大震。有战士十余万,江上有八艘高十二丈的大船,舟车百里不绝,浩浩荡荡的向建康进军。

刘裕刚刚从北方返回,将士大多受伤,能战斗的只有数千人。建康城内非常的恐慌,想要迁都,但是刘裕不同意,认为一旦牵动便会自行瓦解。于是宣布内外戒严,征发百姓修筑防御工事,沿江设置栅、筑垒。不久,江淮等地的守卫部队来到,并且里面有一千多名强悍的鲜卑骑兵,将他们放置在了各个军事据点里。卢循军便丧失了出其不意的有利战机。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卢循最初不愿出兵,在北上时得知刘裕赶回,便又萌生了退意,只是在徐道覆的劝阻下,在继续进兵,但这已经让刘裕赢得了足够准备的时间。在刘裕准备完成后,卢循才发动进攻,刘裕则是与之对峙并不出战。卢循在建康城下屯兵两个月,士兵疲惫粮草供给出现了问题,只好开始撤退,想要夺得荆州,在于刘裕作战,但是后来在破冢、大雷、左里,作战失败损失数万人。卢循、徐道覆只得收拢残兵向广州、始兴撤退。公元411年,二月,始兴被攻破,徐道覆被杀,卢循赶到广州时已经晋军占领,后来在交州兵败投水而死。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结语

公元399年十一月孙恩起义到公元411年四月卢循兵败交州,这次农民起义前后持续了十一年零五个月。失败主要原因是孙恩在浙东地区登陆时,当时八郡人民响应,但未能及时建立根据地,成立自己的政权。一旦形势不利便又退回海岛,失去了与大陆的人民的联系,而且撤退没有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卢循在夺取农民军的领导权后,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实际上是想要割据一方,没有下定决心推翻东晋,当刘裕北上时,迫于战士思归的要求和徐道覆的劝阻才北上,但是动作迟缓失去了主动地位。卢循在指挥时迟疑不决,不能利用有利的战机获取胜利,致使优势变为了劣势,主动变被动,最后一败涂地。

参考文献

[1] 《晋书》

[2] 《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始兴   浙东   江陵   荆州   后秦   司马   南燕   农民起义   扬州   刺史   东晋   兴衰   将领   公元   部队   地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