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文/赵腾

如果问及最熟悉哪位投资大师,我想非巴菲特莫属。如果问及国内哪家投资机构可以比肩巴菲特,答案恐怕莫衷一是。

今天,明说资本给出的答案是:全国社保基金。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最近,蚂蚁集团IPO事件,无疑被资本市场炒作的沸沸扬扬。我们不去讨论上市与否,而是要看看背后隐藏的神秘股东——全国社保理事会。五年前,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集团时估值还只有450亿美元,而如今蚂蚁市值达到2000多亿美元,收益达4倍之多。

如果说这只是个案,那么近20年来,年化8.14%收益率,几乎比肩同时期巴菲特年化9.73%收益率,足以说明全国社保的"惊艳"的投资业绩。

你或许很难想象,这个中国顶尖的机构投资者,刚成立的时候才28人,大部分员工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策略,看看是否从中窥见投资的真谛。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比肩巴菲特

社保基金2000年成立,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市,与考察基金经理人一样,社保金的历年投资收益如何呢?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从2001年到2019年来看,年化收益率8.14%,可以说非常惊艳,要知道同时期的巴菲特年化收益率才9.73%,比肩价值投资大师。

表1.巴菲特与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对比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图. 巴菲特与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对比折线图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牛犊初生

1997年,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让企业活力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下岗职工的就业、安置和收入等问题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历时3年的研究与论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于2000年9月正式成立,其宗旨就是通过投资以储备资金,用以应对未来包括养老金、退休金等账户亏空以及其他特殊需要。

2000年的中国,正享有人口红利带来的制造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人们很难理解此时设立这一机构的必要性。20年后的今天,当社保账户亏空不再是新闻,回头看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党中央和政府做出的高瞻远瞩的重要决策。

首任投资部主任李克平回忆说,当时朱镕基总理和第一任理事长刘仲藜达成共识:把社保基金办成全新的机构,去官僚化。也正是这一定调,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创立伊始就淡化行政级别,精简机构,扁平化管理,与国外大型主权基金看齐。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在初创期,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主权基金的角色有过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社保基金是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薪资没有市场化的金融公司那么高,加上又是刚成立的机构,大家不是很熟悉,所以初创团队少有一线金融从业者,整个投资团队二三十人,几乎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是有一点难能可贵,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项目讨论起来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有时候十几个人就索性铺张报纸在桌子上睡觉,颇具"狼性"文化。

年轻就是资本,刚走出象牙塔的这些顶尖学子怀揣为国民投资的使命坚持不懈。社保基金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机构投资者,所有工作都是开拓性的。从制度的建立到投资原则、方式、方法,无一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帮学子军团一边借鉴国际先进养老金投资机构的管理经验,一边结合我国国情,与证监会、交易所等有关单位沟通,以期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资运作框架。很多时候,社保投资团队白天与国外机构投资者交流,晚上就要开会讨论有哪些宝贵经验可以应用于中国的社保基金。

国外一流的机构投资者的超前意识和先进理念更激发了社保基金青年团队的意志,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投资框架成为彼此的信念。也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今天的社保基金才能成为中国价值投资的卓越代表。

万亿航母

社保基金和我们平常说的社保是两个概念。社保的全称是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形式就是经常说的"五险一金";而社保基金从全称来看,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里的保障不仅是作为弥补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等社保账户的缺口,还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的特殊资金需要,例如抗震救灾等。简单点来说,社保基金是社保的"再保险"、"储备金"。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社保基金与社保的关系非常紧密,不仅作为社保的储备资金,社保还将养老金委托给社保基金管理。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2015年,国务院下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的养老金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进行投资。这里的委托机构就是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就是社保基金。

据报道,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已有24个省份进行了委托投资,累计合同金额1.1万亿元,实际资金到账9757亿元。除了养老金,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还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转持资金、彩票公益金等。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社保"选秀"

社保基金的投资形式包括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直接投资由社保基金内部的投资部门负责,而委托投资就是将资金交由各个基金公司、券商负责投资,称为"委托管理人"。

社保基金理事会2019年年度报告提到,直接投资资产占39.6%,委托投资资产占60.4%,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二的资金是通过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的,这一数字大概为1.6万亿,相当于建设银行的总市值。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那么被委托的管理人是如何选出来的?

2002年,社保基金对委托管理人进行了第一次选聘,依据标准入围了十家基金公司。社保基金邀请了来自部委、交易所和研究学者在内的9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考核选聘的地点选在北京怀柔的深山,目的就是让评审现场屏蔽手机信号,还原基金经理真实的表现。社保基金向每一名代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发放了问卷,问卷上有关于投资规模、风险偏好等在内的100道题目,基金经理在回答问卷的同时,社保基金也可以评估出候选人的投资风格是否契合自己的理念。之后,评委逐一对候选人进行面试。最后,结合候选人所代表基金的历年业绩表现,每位评委当场给出评分,9个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平均值,得出最后的分数。

拟定管理人之后,工作人员报送投委会,投委会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能更改评委给出的结果,随后便直接公布选定的管理人。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社保基金对委托管理人的要如同自己投资一样,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拒绝投机行为。总结来说,委托管理人需逻辑清晰、眼光长远。

所谓逻辑清晰,就是要求委托管理人不能拍脑袋投资,不能盲目跟随市场热点,因为社保基金委托十几家基金公司管理投资,如果多数基金经理形成跟风效应,那对整个社保基金来说相当于有成倍增加的一致性风险,这是社保基金这种体量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所不能忍受的。眼光长远指的是基金经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因为社保基金对管理人三年一考核。考核时间太短,容易让基金经理追求短时间的高收益,投资激进,风险较大。在三年的考核期内,稳定获利的管理人是社保基金愿意追加投资的。

在社保基金委托的管理人中,多数基金公司是常年保持优秀的业绩,比如广发基金、博时基金等,那这些基金管理人是如何保持稳定投资收益呢?

下篇继续揭秘。(未完待续)


社保投资揭秘(上):近20年业绩惊艳,何以成中国版巴菲特?

如果你喜欢这段内容,欢迎关注"明说资本",记得点赞、转发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社保   党中央   管理人   养老金   理事会   收益率   问卷   评委   惊艳   业绩   团队   资金   经理   机构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