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买房最保值?如何判断房产的升值潜力?人口流向揭开真相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决定经济的关键因素无非就是人口,决定楼市发展的核心还是人口。但是随着各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政策的实施,人口流入也在持续的减少,像北京这样的特殊一线城市也在所难免,而各大二线以下城市却开始了抢人大战,以便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口流向的问题呈现了新的格局,进而各城市和其楼市的发展趋势也面临重新洗牌,重新考量!

在哪儿买房最保值?如何判断房产的升值潜力?人口流向揭开真相

首都人口变化

随着很大研究数据的显示,近4年来,北京年均净流出人口已经超过10万,除了来自当地政府的管控,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产业结果的变化。

2019年北京就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商户10285户,累计涉及从业人员高达24400多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显示,北京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以内,并且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换句话说,北京目前就只留2300万人口了,要想在进入北京,就得拿出你的专业证书或者高学历文凭,否则你来了也没有就业岗位迟早还是要离去的。

北京最近几年已经疏解了很多产业了,导致相应的就业岗位骤降,人口流失也是必然的,这也是北京高层想见到的结果。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非常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历史上迁都的案例也不少。甚至还有拉文斯坦迁移法则、维拉理论、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果理论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讲解了。

而像北京这样人口流失的城市还不少,前段时间火爆的几万买一套精装修房的鹤岗也是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甚至整个东北,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但他们导致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基本相似,都是资源型的枯竭,导致当地经济的下滑甚至后退,从而就业岗位缺失,人口流失。


在哪儿买房最保值?如何判断房产的升值潜力?人口流向揭开真相

可能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人都去哪儿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然是去了更有发展潜力,就业岗位更多,未来发展更好的城市。

深圳、广州,近4年的年均人口流入都是位列前二,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活跃,就业岗位多,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引导,落户门槛极低。还是那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的城市谁不爱?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这也应证了深圳今年房价暴涨45%的事实,从而导致了715新政的发布。不能说完全是外来人口的流入导致深圳房价大涨,至少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发以来,深圳以小渔村的姿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国际化城市,不得不说还是因为友好的人才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决定经济的是人口。截至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300万人口,但是深圳的面积只有1997.47平方千米,深圳是目前内陆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单是2015-2019,4年的时间累计流入人口就超过了166万,大致相当于一个无锡,两个肇庆。

而深圳近几年的房价基本也是按照这个趋势在按部就班的增长。


在哪儿买房最保值?如何判断房产的升值潜力?人口流向揭开真相


除了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再看看其他城市,杭州、成都、长沙、重庆、宁波、西安,近4年的常住人口年均流入均超过了10万,虽然这些城市不像深圳这样虹吸全国的人口,但是作为强省会城市,有着经济、产业以及区位优势,对于自己省内人口的吸附效应还是比较突出的,至少在当地没有抗衡的力量。(重庆作为直辖市,也是类似的)。


201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表示:针对500万人口以上超大特大城市,鼓励其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推动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针对有条件的300万-500万人口Ⅰ型大城市,鼓励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在哪儿买房最保值?如何判断房产的升值潜力?人口流向揭开真相

不难看出,随着城市户籍政策的放松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未来哪些城市的人口还有巨大的增幅,哪些城市的人口还将持续流出?

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么我们的房子究竟该买在哪儿呢?

很多人不止一次给我留言,让我讲讲三四线城市,老是说一二线城市没有意义,大家都懂,一线城市的房产最具投资价值。

看到这样的留言,既想笑,又想哭!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答案,为何还要我分析三四线城市,难道就想我亲口说出“三四线城市房产没有投资价值”吗?


还有就会问了:“目前不是都在讲城市群吗?比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等,这该怎么选择呢?

虽然所说的城市群,但是也是说的城市群里比较有领导力的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等等,具有投资价值,其他的城市其实投资潜力不大,或者说相同的资金体量去别的城市,投资回报率更高!

不是说整个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有投资价值。

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天津;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重庆。

如今买房不仅要看城市,还要考虑自己的资金体量,通过画圈的方式,缩小自己的选择范围,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探讨。之前我也分享过切记远离一线城市的上车盘,资金体量不够就不要盯着一线城市了,去二线城市,不仅选择面更广,升值潜力也会更高。

同理二线城市也是一样,好的二线去不了,就选择相对门槛比较低的,这只是一个跳板,以后再迂回就可以了,眼光放长远一点儿。不要老是盯着自己的城市。

有首歌的歌词是“跟着感觉走”;同样的道理,买房我们就跟着人口走!一定错不了!

私信关注我,分享更多干货和投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人口   体量   上层建筑   宁波   成都   重庆   深圳   流向   北京   城市群   潜力   真相   房价   岗位   常住人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