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概念股不是重点,更大的雷在后续

周末吃了好几吨的瓜,这次管够了。

估计叶飞已经被当做污点证人好好保护起来了。

叶飞概念股传遍了散户群,这些倒霉的上市公司短期内是肯定起不来了。

试问上市公司有没有错,业绩不好如果不做市值管理怎么活?

试问叶飞有没有错,做个中介赚点辛苦钱(就7万辛苦钱),结果上游坑,下游讨债?

试问接盘机构有没有错,小机构拿散户的钱接点盘不是潜规则么?

那谁错?

错就错在了,时代已经变了!

游戏规则变了,叶飞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理性看,这是一场黑吃黑的游戏。

上游设局赌你叶飞不敢声张,吃定你了。

下游券商基金经理拿散户的钱干私活,大不了亏了记在公家头上。

这场事件最大受益方,可能是监管。

多年隐疾,一洗了之。

借此机会,整顿市场,借叶飞之名,杀鸡儆猴!

周末到处传闻券商内部的对话,以后小市值的票不能乱碰了。

虽然爆料不一定真实,但未来对小市值上市公司来说,更加雪上加霜了。

如果连肯接黑活的机构都不愿意接盘了?难道指望游资?

A股港股化(仙股遍地无人问津),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但既然是T1机制,永远都有投机和炒作。

现在出了叶飞事件,未来严监管之下,大量庄股最后的结局就可能和中潜一样,即使拉高了,但想出都出不了货。

市场何止18个庄股,1800个都是正常的,未来还会更多的小市值票,上市头几天就是市值巅峰。

这就给大家一个警告,做投机,也要谨慎点。

时代变了,玩法就变了。

叶飞后续更大的雷,在券商自查里面。

毕竟叶飞只经手冰山一角而已。

某些问题券商一定会成为重灾区的,到时候所有接过的盘都会被爆出来。

这个事件牵扯可不止这18家。

后续有消息了,我会再做提醒。


公募锁仓接盘,是金融圈内的人,大家都懂的潜规则。

但监管升级后,就不能玩了么?

一样可以玩的。

只是标的变少了而已。

过去可以接小票,未来只能接中型票,比如100亿-200亿以上的。

那么100亿以下的玩法,就要游资去承担。

做到100亿以后,再给公募去承接。

游戏玩法改一改而已,不变的是,拿散户的钱做自己的事。

为什么这种事会存在?

不能苛求机构的道德,而是立法的缺失,处罚不够严厉不够震撼。

特别是某些国企券商的合规意识极差,什么钱都敢赚,哪一家大家都有数。

大不了搞事的人最后又是离职了事,只要罚不到券商的总负责人,都是不痛不痒。

而监管要思考的是:小机构生存困难,不做点黑活,赚不到钱。

要多放一些约束权限,让小机构也能活下去。

发这么多IPO,大机构规模优势赚的盆满钵满,小机构步履维艰。

老老实实做合规,赚不到钱,不老实做黑活倒赚钱了,最后必然劣币驱除良币。

曾经有个现实案例就是,肉联厂老老实实做生猪肉的都亏钱倒闭了,只有做死猪肉的厂,活下来了。

A股金融机构也是类似的存在,需要借叶飞这个事件,正本清源了!


综上,我认为叶飞对A股注册制推进,是有重大意义的。

虽然事件本身并不光彩,但可以惊醒梦中人,让黑产业从此胆战心惊。

远离没业绩,主业不专注的小市值公司,就是一种最好的避雷方式。

IPO注册制就像大学扩招,大量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得到满意工作,是正常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不行股价崩盘,也应该是正常的。

拥抱业绩增长,专注主业的公司,陪伴成长,才是正确的投资理念。

可能很多人只是做情绪连扳的,根本不在乎公司好不好,甚至认为越烂的公司越好,反正赚的是股价的差价,不是公司成长。

但未来生态会慢慢变化,叶飞这样的雷,踩一个都可能让你腰斩。

风险巨大,而收益并不稳定的事情,慢慢会在市场被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游资逐步转型的原因,看的更长远,才能赚的更长久。

未来我也会带大家鉴别这些雷区,与敬业合规的机构共舞,

赚公司成长的钱!赚认知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庄股   游资   概念股   散户   主业   券商   市值   玩法   下游   上市公司   业绩   重点   事件   未来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