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层建筑之“害”,“上”损“一国两制”,“下”毁经济基础

香港整个上层建筑领域都是英夷打造建构的。97回归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留了这套“领域”,是为了“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且会对经济基础有“能动性的反作用”。当年中央正是据此设计“一国两制”,据此保留了港英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香港上层建筑之“害”,“上”损“一国两制”,“下”毁经济基础

然而,97回归后,香港的问题比设计“一国两制”时能够想到的复杂得多。被保留的香港的上层建筑,并没有适应和正面保护香港的经济基础,也即生产关系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向上”挑战“一国”,叫板“中央”,以求“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受中央和一国“干预”,把香港推入到和内地彻底隔绝的境地,走向“去中国化”,走向“港独”。

回归逾23年,香港上层建筑领域在人为操作之下,对此没少动作。如此这般,香港上层建筑领域“上”损“一国两制”,“下”毁香港经济基础。

香港上层建筑之“害”,“上”损“一国两制”,“下”毁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大势、国际大势、区域大势和香港自身的经济出路需要,不管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如何,都面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才有希望、才有前景、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和淘汰的巨大压力,这对香港的上层建筑领域必须适应今后香港的经济基础实施改革改造,也是不可拖延和回避的压力。

香港上层建筑之“害”,“上”损“一国两制”,“下”毁经济基础

港英时代的上层建筑为什么会有害于“一国两制”的“一国”?中央已在“一国两制”的设计下极为宽和的保留它们,对“50年不变”说到做到,甚至相当一段时间当“甩手掌柜”,为什么它们还是要视而不见、不依不饶,就是要“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断挑衅中央、挑战一国呢?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是天生就要把社会主义当成必须打倒的对手。中国社会主义想不接招都不行,容忍退让更不行,只能针锋相对、斗争取胜也。

本文原载于香港《东方日报》,原标题:《香港上层建筑要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香港   甩手掌柜   唯物史观   生活方式   大势   高度   走向   压力   领域   中央   国家   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