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保险就后悔,想退保应该怎么办?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

退保与现金价值的关系

退保的弊端

可以考虑退保的情况

退保的步骤

退保只能退现金价值:

“退保”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我们买了保险后,不想要了,想提前终止合同。既然是提前终止合同,也就是没有按之前的预期履约,必然是要承担一部分损失的,也就是退保损失。根据退保时间的不同,损失会分为两种情况:

1. 犹豫期内解除合同,没什么损失

其实“犹豫期”就相当于咱们网购中接触到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如果这段时间内对保险合同不满意,没问题,直接申请退保即可,保险公司只会收取你工本费(也就10块钱)。以下是某保险合同内关于犹豫期的描述:

买完保险就后悔,想退保应该怎么办?

犹豫期后解除合同,损失很大

假如在过了犹豫期之后,你才反悔或者才想起来去跟保险公司解除合同,这时候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工本费了。

过了犹豫期退保,我们能要回来的不再是交的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现金价值,简单理解就是这份保单在某个时刻,值多少钱。(购买长期险后,在保单里面都有现金价值表,一般情况下,现金价值会随着缴费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为什么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呢?因为保险公司也要活命啊!要知道保单的首年获取成本是很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管理费用、手续和佣金,以及保障成本,这些成本在退保时都需要扣除。

手续费用:无论签约还是退保,保险公司都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负责操作,这些都是成本。

佣金成本:购买保险的第一年保险公司会向代理人支付一定佣金,而我们退保的话,已经支付的佣金是没办法收回的。

保障扣除:在购买保险的几年内,保险公司也给我们提供了保障,因此也需要扣除这部分费用。

这些费用一扣下来,给咱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亏的不要不要的。由于前期需要扣除的费用较多,因此越早退保,现金价值就越低,退保的损失就会越大

退保的弊端弊端

如果盲目退保,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盲目退保导致的损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能拿回的现金价值很少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是在犹豫期后退保,扣除了公司的成本之后,损失是非常大的。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每年能退回的现金价值,特地给大家找了一份保单利益测算表:

买完保险就后悔,想退保应该怎么办?

年龄增长会导致保费增加

一般情况下,咱们现在退保已经比之前投保年纪要更大了,那么,投保重疾险等这些长期险的话,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保费就有可能比当时投保的时候更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发生重疾的概率增加,保险公司赔付的风险也会增加。

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你投保的产品特别坑,那么,有可能投保了好些年后,虽然年龄更大了一点,重新投保一份新保险的价格还是会比原先投保的那份更便宜

举个例子,a产品50万保额,30岁男性投保的价格要15000元,b产品50万的保额,35岁投保可能也只要12000。

核保规则可能会改变

这个也是跟年龄有关系。打个比方,假如你在38岁的时候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保额50万,不需要体检。两年后想退保买其他产品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保险公司对你的核保规则改变了,比如保额最高只能买到30万,或者要体检。

保险权益可能会受到限制

退保之后重新投保的话,等待期、责任免除期、两年不可抗辩等都将重新计算,而这些都是要考虑在内的隐性成本。

可能会因身体原因被拒保

之前投保的时候如果身体很健康,我们很顺利就可以投保,在以后发生了某些疾病,已买保单的保障也是不受影响的,但如果后续想要重新投保,则很可能会出现除外、加费、延期甚至拒保等结果。

以上说了这么多,有很多小伙伴就开始想了:说了这么多退保可能存在的不好的地方,是不是建议我们买了就一定不要退保的意思?

不是哈,前面说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清楚,退保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让大家退保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但是如果在确定退保比继续交下去能够损失更小,换言之,也就是给退保能够帮助止损,换来更多保障或者以后每年都节省下很多保费,那咱们也不要手软。

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退保

对于下列这几种情况,大家可以考虑选择退保:

买错了产品

举个例子,宝妈A本来想买一份重疾险产品,结果因为对保险了解的不够,最后买了一款万能险+附加重疾的保险,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买错了产品,想要保障,却买到理财险去了,起不到自己想要的作用。

而万能险+附加重疾的保险不仅贵,而且提供的保障远远不如消费型重疾险的。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本来就被房贷车贷压的踹不过气,手头可支配的钱已经不多,却还想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获得保障+回报,这是错误的想法。

买低了保额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比如B在买重疾险的时候,只想着用5000元的预算去买保额15万的终身重疾。而实际上15万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不如购买50万保额的保障至70岁的重疾险。这时候还是一样的预算,退保变更却可以使保障变得更合理,可以给自己多换来好几十万的保障。

重疾险的作用是失能收入补偿,保额太低根本达不到转移风险的目的。所以,如果预算实在不足,我们更应该先保障到70岁,等到预算充足再加保。

预算分配不合理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保险方面的支出也就在1-5万元之间,这点预算想要给一家三口做足保障,是非常需要精打细算的。

但是很多家庭把可支配预算的1/2甚至更多都花在了宝宝身上,这就会导致再给经济支柱配置方案的时候保障严重不足。

以上3种是很常见的情况,归纳起来,主要的原因就是:预算不多还瞎投保,不是从根本上买错了险种,就是选择了不合适自己的导致保额太低或者预算超支,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保障,错了之后,还没有多余的预算去查漏补缺了。

建议大家检查下自己的保单,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可以考虑选择退保,如果是还没有投保的小伙伴,一定要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退保的步骤

除了上述粗略讲到的情况,大家可能最关心的还是:退保损失这么大,到底划不划算?退了之后,又应该投保什么?所以,接下来主要给大家讲讲退保如何判断损失大小以及退保的具体步骤:

1.判断损失大小

2.寻找同类可替代产品

3.评估自身健康状况

4.注意规避空档期

5.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

判断损失大小

为了便于理解,直接举个例子咱们来看看:

【案例】:宝妈A在5月为爱人投保了某安的平安福,每年交保费16793.12元,需交费20年。后期她了解到另一款终身重疾险,每年只需交费12100元,可保80种重疾,分四组三次赔付,还有轻症豁免。而平安福只赔付一次重疾,也没有轻症豁免。宝妈A越想越觉得不划算,决定退保。

那么有没有必要退保呢?我们来算算退保会损失多少钱就知道了。

宝妈A已交保费16793.12元,退保的话只能退859元,也就是说15934.12元打了水漂。如果不退保,还需交费19年,总费用319069.28元;如果换成康健一生多倍保,就要重新交费,共20年,总费用242000元;节约保费77069元。

所以,如果退保换新产品,扣除退保损失之后,宝妈A可以节约61993.88元保费。最最重要的是,所获得的保障要远远好过平安福。

那么是继续交下去的损失大,还是退保损失大?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了。

寻找同类可替代产品

在退保之前,我们需要先寻找市面上可替代的同类型产品。

例子里的宝妈A需要替代的是终身型重疾险,可以把市面上的同类型产品做成一个对比表,并选择最符合实际需求的重疾险。如果预算不足,也可以暂时先购买定期重疾险。

评估自身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是能否成功投保的关键因素,如果身体状况不允许投保,那么替代产品就算再好咱们也只能是看看而已啦。而每款产品对健康状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咱们选择的某款产品要求很苛刻,不允许投保,不要犹豫,立马换另外一款。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某些产品虽然线上核保不能通过,在线下可能会进行加费或者免责处理,这也算一个折中的办法。

注意规避空挡期

在以上三步都做完之后,如果符合条件,咱们就阔以投保新产品啦!

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刚买完新产品,咱们就可以把原来的产品退掉。这里会涉及到观察期的概念,每一款产品都会有90天或180天的观察期,是保险公司为了防止咱们带病投保所设定的一个免责期,在这个观察期内发生疾病的话是拿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金的。

所以,为了防止新保单观察期内得不到疾病的保障,咱们应该留着原来的保单,可以等到新保单生效了再退。同样,计划着更换保障的小伙伴最好也在保单下次缴费前提前3个月或者6个月就考虑,既可以给自己保留多点对比研究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保障空窗期

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

新保单生效之后,就可以把旧保单退掉了。

关于退保的具体流程,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因为每家保险公司、每款产品的退保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样。大家只要记住一点: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然后照着保险公司的提示来进行退保,肯定万无一失了。

对于退保,我们可以采用种解决办法,那就是直接退保和减额交清。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而言之,退保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但是如果某款产品确实很坑,那还是要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

注意:如果投保的是理财险,那需要考虑的因素和上述所讲,未必一样,会更加复杂,需要详细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可能会   保单   平安   保费   佣金   保险公司   预算   现金   犹豫   后悔   损失   年龄   成本   情况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