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学会:怎样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三分钟学会:怎样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

多应对模式 说话过脑

情境管理 前置准备

共计 1257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苦恼,那就是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不是把天聊死,就是分分钟得罪别人。难道会不会说话是天生的吗?你是否也有机会通过掌握一定的技巧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呢?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 (K. Anders Ericsson)认为,一切技能都能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

“刻意练习”你可能知道,但具体要怎么做呢?本篇将介绍三种技巧,供你参考。

-------------------------------------------

第一招:准备多种应对模式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指出“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是沟通高手的特质之一。

比如面对一个戏弄你的同事,你该做何反应?

许多低水平的沟通者只会寥寥几种反应模式,比如尴尬地笑笑或强烈的反击。

实际上,除了以上两种呆板的应对模式,还有更多方式等待你去练习,并且在关键的时候对ta做出不一样的反应,它们包括但不仅限于:

1.移花接木,转移话题。把当前尴尬的话题引到其它topic中去。

2.说体会。你可以表示这种玩笑让自己很尴尬,希望以后别再开了。

3.沉默不语。用沉默使对方自己感到尴尬。

你的准备越充分,应对的方式越多,你就有更多的资本与人们做各种沟通中的博弈。

-------------------------------------------

第二招:说话前先过脑

试想一下,假设你在第三方不在场的情况下说ta的坏话,但恰恰这个“第三方”此时从门口进来,你会有多么地尴尬?因此,说话前倘若假想你们的话题对象就在你们一旁,你说出来的话是否会相对比较谨慎?

同理,“说话不过脑”是也一种类似的“无压”沟通模式,处于这种模式下说出来的语言往往容易得罪人甚至给自己挖坑。因此,说话提前过脑就意味着要“活在未来”,在和对方说话前考虑一下你的受众对你的语言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为负面可能,那就要重新组织语言或者更换话题。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对方是提问方,我来不及“过脑”又该怎么办呢?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重复对方的问题来给自己争取时间,从而让自己的回答更为得体。

尚未形成习惯前,“说话过脑”可能需要刻意为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项技能成为你的本能反应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凡是从你口中说出的话要比人们的平均水平要严谨得多。

-------------------------------------------

第三招:情境管理术

老板生气的时候你会当场提出休假的请求吗?哪些话能当众说,哪些话只能一对一的情况下讲?这些实际都是情境管理术的范畴。很多职场新人都不懂一个道理:当众提建议是拆台,私底下提建议是补台。所以ta们往往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情境管理术的掌握不仅意味着说话需要分场合,同时也意味着说话前要判断好对方正处于何种情绪下。你准备说的话可以现在说还是要待会儿等ta的情绪过了以后再讲,或者需要ta在某种特定情绪下讲效果更好。情绪管理术属于说话技巧里的中高级心法,同样需要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学习和实际的操练。

情境管理术虽然不容易一蹴而就地掌握,但一旦修炼成功,你就有了察言观色的本领和得体说话的前提条件。

-------------------------------------------

从我们的三个技巧来看,“会说话”不仅仅是把话说得漂亮,更是一种说话前就要做足功课的前置条件。所以,如果你还在追求华而不实的语言,那么,从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开始,你可以尝试着操练这些不一样的方法,从而成为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

今天,你在微信公众号:三米河,回复:说话,再给你看一篇关于说话技巧的一篇文章,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佛罗里达   心法   可能会   情境   得体   沉默   情绪   尴尬   说话   技能   语言   模式   话题   技巧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