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近期,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消息,继牛肉、大麦、龙虾等一系列农渔产品对华出口严重受阻后,澳大利亚柑橘成为另一个对华出口遭遇“尴尬局面”的品种。澳大利亚柑橘近日大面积滞留港口,而澳洲国内今年也出现柑橘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出口+内销双重受阻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柑橘今年或将遭遇严重的“滑铁卢”行情。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棉农也在遭遇煎熬,由于失去对华市场,澳大利亚棉花也大量积压,或因无法出口而面临超过8亿澳元的损失。那么澳柑和棉花的滞销将对澳大利亚带来怎样的损失和冲击?澳国内此起彼伏的批判声音能够警醒莫里森改变对华态度和强硬政策吗?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一、澳大利亚棉花大丰收,为何澳棉农却更加发愁?

由于今年澳大利亚气候环境良好,雨水充足,澳大利亚棉花相比以往的产量暴增三倍,预计总价值约为15亿澳元(约合75亿人民币)。然而澳大利亚棉农和经销商却陷入了“无尽的惆怅”之中。由于莫里森政府对华的强硬政策,中澳之间多项贸易陷入低估,棉花也成为了澳大利亚对华错误政策“牺牲品”之一。

尽管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大国,但由于中国的棉花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中国每年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棉花。根据2020年的数据,中国棉花产量为592万吨,消费量为810万吨,从国外的进口量约为220万吨。在中澳经贸关系未冰冻之前,澳大利亚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的棉花,年均获益约8亿澳元左右。然而,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对华强硬的态度,特别是莫里森政府在对华态度上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中国纺织厂已经不愿意再进口澳大利亚棉花,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因此一蹶不振。大量的棉花堆积在农场和经销商处,价格一落千丈。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澳大利亚棉花还未找到销路,澳柑也在中国港口滞留,澳大利亚农产品对华出口形势又要经历另一波严峻考验。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二、澳柑、棉花对华出口受阻,澳大利亚将遭受怎样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主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根据澳洲柑橘经销商2019年的数据,澳大利亚柑橘当年产量约19万吨,超过40%的柑橘均出口到中国市场。近5到6年时间,澳洲对华出口柑橘量平均在35%到50%左右,而由于近两年中澳经贸关系的冰冻,澳柑对华出口一下跌入谷底,大丰收的“火热场景”也遭遇寒冬,对华出口数量大幅缩减,国内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澳柑最大的经销商ARGIFresh的负责人丹尼尔表示,被中方拒之门外的澳柑只能在澳大利亚国内消化,供过于求的形势导致澳柑价格不断下滑,本来对丰收满怀期待的农户和澳柑经销商损失惨重。尽管日本和中东市场对于澳柑的需求旺盛,但其增加的澳柑进口量杯水车薪,远远无法填补在中国损失的市场份额。丹尼尔认为,中澳经贸关系紧张对于澳柑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中澳关系紧张的“常态化”,并且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市场,澳大利亚柑橘供销行情或许将从此一蹶不振。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澳柑主产区财政遭遇连带损失

澳大利亚柑橘主要种植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和北领地和西澳大利亚,其中昆士兰州种植面积最大(逾3800公顷)。澳大利亚柑橘对华出口受阻不仅仅影响到的是柑橘果农和澳洲水果经销商的利益,作为澳柑主要种植的州,在财政税收上也受到澳柑产销出口情况的影响,也就是说,澳柑萎靡不振的局面,也导致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等几个州政府的财政收入遭受不小的损失。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中国柑橘需求火热,澳柑堆积如山无处销售,澳柑经销商:瞪眼干着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中国疫情形势得到良好的控制,中国经济活动、国内消费复苏有力,今年中国国内柑橘市场的消费需求非常火热,国产柑橘和从澳大利亚以外(例如埃及地区)的其他地区进口柑橘的数量也不断攀升,柑橘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也是非常坚挺。可怜的澳柑农户和经销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以往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他国抢走。

澳柑是澳大利亚水果的支柱产品,澳柑对华出口受阻直接对澳大利亚水果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除澳柑外,鲜食葡萄、澳大利亚油桃、李子等核果类产品对华出口形势也相对低迷,澳水果业成为又一个被澳大利亚对华经贸政策拖累的“牺牲品”。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三、对于莫里森的批评声音此起彼伏,澳大利亚政府会因此而“悔改”,并扭转对华态度吗?

在柑橘等多个品类货物对华出受阻的背景下,澳国内对于莫里森当局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近期的批判更是集中爆发。

在澳柑产业遭受冲击后,澳大利亚议员、工党副领袖理查德·马尔斯猛烈抨击莫里森政府。马尔斯认为,莫里森是五十年来澳大利亚总理中表现最差的,其将中澳关系推进了历史的低谷和冰点,同时严重冲击了澳大利亚国内受益于中澳贸易关系的一系列产业,损害了澳大利亚大量企业、经销商和农户的利益,从此,澳中关系的“压舱石”将不复存在。

澳大利亚国内政治杂志《独立澳大利亚》也于6月上旬撰文,对莫里森当局错误的对华路线和政策进行批评。该杂志称,由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尤其是近两年来对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追随,正在将澳大利亚引向与中国的全面对抗之路,而这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是非常危险且会付出巨大代价的。文章还认为,由于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近两年来澳大利亚对华的言辞和路线非常激进,即使因此产生的结果并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莫里森政府也“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财产损失来维系澳美的同盟关系。与美国保持联盟只是一种手段,最初目的是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和利益,而现在目的和手段已经本末倒置。鉴于当前澳大利亚政府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澳大利亚国家和民众的最大利益,澳大利亚必须公开质疑和重新审视是否与美国继续保持共同立场,以及尽快改变对华政策,修复对华关系。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国内愈发集中的批判声音和不同意见,能够敦促莫里森改变对华态度吗?

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小。莫里森政府正在积极筹备提前大选的事项,由于莫里森一贯对华不友好的政策路线,为了获得国内反华政客和美国方面的支持,莫里森会继续选择涉华议题进行煽风点火,不断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强硬,因此莫里森将很难突然改变路线对华示好,尽管国内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

另外,莫里森政府对华政策路线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惯性,之前多次“虚伪的”对华示弱并未取得莫里森“预期的效果”,所以莫里森会继续坚持对华强硬路线,而澳大利亚国内的产业也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澳柑棉花接连受阻,国内批莫声音不断,澳政府会改变对华态度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棉花   棉农   政府   国内   澳洲   澳大利亚   柑橘   美国   强硬   中国   路线   损失   态度   声音   经销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