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有的躺倒,有的躺赢,有的干脆躺平,说的是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三道红线、地方限价限购的多重打击下,房地产业近来消停了很多,除了少数央企躺赢之外,大多数企业躺平,纷纷出售资产以降低负债率,但不幸的是,个别企业来不及躺平就要躺倒,其中就包括在华南的某头部房企,据说商票出现严重对付问题,已经波及上下游及银行了。


不过,也有不愿躺平的,试图逆势而起。在5月全国第一阶段集中供地中,融创中国、卓越集团大举拿地,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对于以黑马姿态飙出拿地的卓越更是质疑声不断,甚至出现退地的传闻:“卓越除金盏地块外,其余几宗联合拿的地都有可能退出”,“卓越取金盏地块时算错账”。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5月10日,卓越一举“击退”保利联合体、中海、首开联合体在内的6家竞争对手,以总价39.27亿元+13%政府产权份额竞得金盏地块,楼面价52988元/平方米,摘得首个竞拍的土地;随后的5月11日,又连获3宗地块。两天内,卓越花费百亿拿下4宗地块。


这让业内成本控制领先的某房企高管连称看不懂,说这个地价我们都不敢拿,不知他们拿地后如何操作。上限拍地外,还有“配建移交”,销售时还有最高限价,利润腾挪空间极为有限,在卓越内部看来,在北京巨资拿地很可能不赚钱,还会压缩了其他分公司的发展。


对此,卓越方面回应称,不存在退地的情况,“联合摘地的,我们会根据联合拿地协议推进,我们在北京还有很多合作方,还在同步洽谈其他更多合作项目。此外,不存在押宝北京问题,我们是正常深耕拓展。”


对于卓越这次进京拿地,媒体纷纷以卓越“疯狂拿地”“逆势扩张”“准备上市”来报道。这不禁让人想起卓越上一轮的扩张,那是在2006年,也是为了上市,只可惜因金融风暴等原因不仅导致上市搁浅,而且导致卓越战略方向错误,错过中国地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这轮“疯狂拿地”从去年11月明星经理人陈凯加盟即已开始,与十几年意气风发的卓越也不可同日而语。



1、陈凯临危受命


2019年初,卓越董事长配合调查的消息在地产圈流传,引发卓越高层人事震荡。首先是“万科系”重臣、集团执行总裁王卫锋与市场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汉东双双离职。2020年5月,在卓越服务了7年的卓越集团副总裁、卓越深圳地产总经理徐春辞职。徐春也出自万科系,他与王卫锋的先后离去,标志着卓越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尝试遭遇挫折。


同为万科系出身的沙骥升任卓越执行总裁,在徐春离职之后主持深圳地产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直到去年11月初,卓越集团任命陈凯为执行董事长,卓越的人事变动才告一段落。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在地产圈,陈凯有着“规模跃升”的传奇。2012年,陈凯离开龙湖地产进入阳光城,阳光城的销售直线上升,三年时间销售规模从20亿迅速增长至200亿,增长近10倍。陈凯也从总经理职级到2017年升为副总裁。


不久,陈凯在2017年8月7日被任命为中南置地集团董事长,把这家在三四线城市“造城”的房企,带入一二线城市,并且把中南置地的总部从江苏南通迁到了上海。更重要的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他把这家500亿量级的公司带到了2000亿量级的门口。


2020年2月陈凯离开中南置地,加入新力控股。但是不到7个月,陈凯便从新力离职,直到11月初被任命为卓越执行董事长。如果阳光城、中南置地力邀陈凯还只是为了加速业务发展,那么陈凯加盟新力、卓越则有着临危受命的意味。


据说陈凯与新力老板张园林有一个为期三年的豪赌:在业绩不造假的条件下,如果新力能够进入销售额TOP15,那么就能够获得新力10%股份入职新力。因此陈凯在新力年薪不高,仅120万元。而陈凯到了卓越,董事长李华则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两三年内卓越能做到行业TOP20。


看起来,进入TOP20要比进入TOP15更容易,但是对于卓越来说目标并不小。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口径,2020年,卓越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7%至994.1亿元,在行业排名第44位。而2020年房地产企业销售榜上,排在第20位的中梁控股,销售业绩是1688.2亿元。也就是在两三年内,卓越要实现700亿元的跨越,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形势下,陈凯还能在卓越复制阳光城、中南置地的成就吗?


然而,对于卓越来说,现在只能上,不能下,躺平都不行。在房地产业供给侧宏观调控背景下,国内房地产企业很难再加杠杆,也就意味着规模难以扩大,中小房企也就更难以生存,行业大洗牌在所难免,据估算,最后也就20来家房企能够生存下来。因此,尽快跻身TOP20阵营,是卓越不得不严阵以待的生存之战。


这又是一场豪赌。卓越请来陈凯这个“规模跃升行家”来操盘,的确很有眼光,但是时过境迁,卓越已经错过中国地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能在两三年内逆袭吗?



2、错过黄金十年


1996年,中国成功治理通胀,经济实现“软着陆”,中央也适时提出,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点。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时已经在海南、香港等地投资房产股市尝到甜头的李华,感到一个前景无限的机会来到,在深圳成立了卓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即卓越集团的前身。同样察觉到市场机会的还有许光印、姚振华等人,中国奥园、龙光、泰禾、珠光、金辉、中骏、弘阳、保集、恒盛、奥宸、荣盛等一批房地产企业在这时候诞生。


两年后,卓越集团第一个住宅项目——卓越蔚蓝海岸在深圳获得成功,于是以此开启复制模式,在长沙、武汉、青岛等多个城市相继推出“蔚蓝”系列。


不过,真正奠定卓越行业地位的还是其商业项目,通过大量的协议出让、行政划拨等方式卓越圈到了深圳市中心核心地段的土地,相继开发了卓越·时代广场、卓越大厦、卓越前海壹号、卓越后海中心等商务写字楼。卓越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写字楼大王。


2006年卓越开始全国扩张,为上市作准备,可惜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卓越第一次IPO被迫中断。2009年市场复苏,恒大、龙湖、佳兆业等房地产企业均如愿在香港上市,唯独卓越因估值过低以及国际认购不足,主动选择暂停IPO。两度上市不成,卓越不再执着于让地产上市,后来只是分拆了金融与物业上市。


从2010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住宅项目狂飙猛进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恒大、碧桂园、融创等民营房地产企业长袖善舞,以高负债、高周转迅速扩大规模,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


然而,对房地产市场的这个黄金时期,李华却没能把握好,他把卓越的战略重心转至商业地产和旧改项目,但是相比于其他房企,业务增长明显落后。


2012年,同时期成立的粤系房企恒大全年销售额达到923.2亿元,而卓越集团销售才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这时的李华试图改变卓越家族经营模式,走职业经理人道路,从万科挖来了王卫锋担任卓越置业集团联席执行总裁、执行总裁。几年下来这条路没走通,从拿地到经营,卓越仍在过去的战略中打转。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2013年,卓越集团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在深圳获取7宗土地,被媒体质疑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空间。这也为2019年卓越高层动荡埋下伏笔。


3、疯狂抢地之后?


2020年“三道红线”的出台对高负债、高周转、跑得太快的房企是当头棒喝,但是对于低负债但跑得太慢的不具规模的地产企业也敲响了警钟。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房企洗牌不可避免,跑得慢的中小企业要么被吞并,要么就地倒下。不幸的是,卓越就属于这一类。


据媒体报道,早在2018年底,卓越就已经开始主动降杠杆;2019年初,卓越更是制定了“负债零增长”的目标,从董事会到管理层明确,投资的资金来源于经营性现金流;同年年底,卓越再次制定不再加杠杆的纪律。卓越可谓跑在了“三道红线”的前面,但是业务规模上却落在后面。


好在负债率不高,还可以往前冲。2020年11月,陈凯掌舵后,卓越启动了“疯狂抢地”的模式。对于陈凯这个“规模扩张能手”来说,巧妇也得有米。


11月12日,浙江温州,卓越集团经过38轮的竞价以近7亿的代价抢到一个地块。


11月20日,浙江嘉兴平湖市,卓越经过112轮的激烈竞争,最终以“封顶”价格13.54亿拿下一住宅地块。


11月25日,云南昆明,卓越28亿拿下16宗地块,总面积高达37万平方米。其中7块地是整体竞买,溢价率约164%。另外8宗地也是整体竞买,卓越以179%的溢价率抢到手。


同日,江苏南通,卓越联合阳光城经过97轮报价,以10.84亿元拿下7万平方米地块,溢价率约108%。


据统计,陈凯掌舵后的11月,就已拿出超过50亿在青岛、温州、南通、绍兴、扬州、昆明和玉溪7城拿地。


如果说在这些二三线城市还只是拿地,那么今年5月花费百亿“巨款”在北京拍下4宗土地,可以“抢地”来形容了。卓越对规模扩张之急迫,由此可见一斑。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卓越集团的土储货值为2426.5亿元,到了年底就达到了3922亿元,半年间增加了61.6%。经过北京这轮抢地后,卓越的土地储备还是不足以支持卓越跃上TOP20,因此未来一两年内陈凯还需要继续为卓越抢地。


4、成本质量如何平衡


拿地只是开始。对于陈凯来说,如此拿地后规模跃升似不成问题了,但是在上有限价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成本?分公司之间如何平衡?质量如何保证?如何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黑天鹅?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据2020年上市房企年报资料,高地价和新房限价大幅挤压了上市房企的利润空间,房企毛利率普遍保持在20%-25%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上市房企中净利润率位居第一的是中国海外发展,高达25.68%。中海的成本控制在业内有口皆碑,但是在这轮北京集中供地拍卖中,中海都知难而退。房地产开发中资金成本占据大头,陈凯能让卓越的融资成本比上市公司更低吗?成本控制会比中海更出色吗?


成本与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卓越不断出现质量问题,乃至被投诉。


2019年11月22日,深圳上梅林卓悦汇购物中心南门局部区域天花板突发垮塌,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另一个商业项目卓悦中心因项目设计原因,刚开业不久就遭遇大雨导致商场大面积漏水;位于深圳平湖的住宅项目卓越星源(中环阳光星苑)因14项质量问题引发业主维权。虽然卓越集团仅是该项目管理人,但还是挂了卓越集团的名字,最后由卓越集团分三次提供6000万元借款用于退房资金周转和延期交楼补偿。


卓越在青岛开发的项目蔚蓝郡、卓越嘉悦、卓越西海岸也不断被业主投诉: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上海也有业主吐槽卓越质量问题及内部管理的混乱:


疯狂圈地的卓越,躺不赢也躺不平?

高成本拿地,意味着高风险,更何况是在楼市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之下。但对于陈凯来说,不管以前的经验和模式是否有用,这是一场挑战极限的豪赌。对于李华来说,不管有没拿错地,卓越都只有赌下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金盏   新力   中南   杠杆   地块   圈地   深圳   北京   中国   不平   房地产企业   董事长   规模   疯狂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