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原本定在4月上旬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一个月的一再延迟后,今天终于面世了。从数据来看,广东仍然是中国人口发展的最大赢家,过去十年人口持续流入而且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四川、重庆在近十年“逆袭”成功,正在改变人口输出的不利地位,东北人口则持续走低。


中国每隔十年就会做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的变化无时不刻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而2010-2020年作为中国“入世”后的第二个十年,人口变化对我国未来制定经济、政治、社会、产业化和城镇化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进行过6次人口普查,分别是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从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本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10年,也是我国20-30、40-50岁青壮年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的10年,对应着20世纪60年代和80-90年代的两波“婴儿潮”。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加入WTO,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增长,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从国际来看,人口又是大国长期博弈的重要变量。回溯过往,日本经济在战后经济率先腾飞,又在进入90年代后陷入低增长的陷阱,中国内地在加入WTO后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美国房地产周期在疫情后重新启动,都与劳动人口比重的变化息息相关。劳动力资源是国家资本积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载体,更是大国间博弈的重要变量。


1、川渝成功逆袭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图源:统计局官网


分地区来看,2020年与2010年六普相比,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最多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4万人、1014.07万人、608.81万人、573.44万人,534.2万人,广东成为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的最大赢家。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截至2020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亿人,已经连续14年稳坐人口第一大省。过去十年间增加了2171万人,占过去十年全国新增人口总数超过三成。十几年来,广东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地区不断对周边省市产生巨大的的“虹吸”效应,目前珠三角常住的约7000万人中,超过2000万人是来自湖南、广西、江西、贵州、重庆、湖北、四川等省份。


如果说广东是过去十年人口流向的常胜将军,那川渝地区一定是过去十年人口发展逆袭最成功的地区。一直以来川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在产业、饮食、文化风俗上与中原地区差异较大,造成了经济发展一直相对封闭。从中国加入WTO开始,大量的川渝地区人口逐步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务工,不断造成当地人口流失。


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等经济战略的倾斜,川渝地区逐渐由重工业向轻工业转型。在2010年后,川渝人口的回流速度和规模开始逐年递增,正在摆脱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称号,成为了近十年来国内人口流向的最大黑马。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川渝近年来人口的快速回流,一方面得益于过去十年国家的西部大基建计划,让曾经的“蜀道难”变成了“蜀道通”。目前川渝地区已形成了以高铁、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依靠日益发达的交通枢纽,让重庆从珠三角手里抢走了笔记本电脑之都的称号,并逐渐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截至2020年重庆已经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占了全球的40%。


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川渝地区的房价洼地。作为国内经济圈的第四极,2020年重庆、成都的GDP总量分别为2.5万亿、1.77万亿,全国城市排名第5和第7,GDP增速分别为3.9%、4.0%,均高于全国的2.3%。而根据安居客数据,2020年重庆房屋成交均价为1.13万元,成都为1.38万元,成都为全国城市34名,重庆则排到了50名开外。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可以想象得到,凭借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战略倾斜和较低的生活压力,未来川渝地区在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将拥有明显优势。未来成渝经济圈不仅将稳坐中国城市经济圈的第四极,而且也有望拉近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


2、国内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从人口结构来看,全国0-14岁人口为2.53亿人,占比为17.95%;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比为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为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为13.50%。与六普相比,十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65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了4.63个百分点。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则代表国家进入中度老龄化;65岁人口占比超过20%,则意味着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重度老龄化。


从各省市来看,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最严重5个的省市分别为辽宁(17.42%)、重庆(17.08%)、四川(16.93%)、上海(16.28%)、江苏(16.2%),老龄化压力最小的5个省市分别为西藏(5.67%)、新疆(7.76%)、广东(8.58%)、青海(8.68%)、宁夏(9.62%)。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分区域来看,目前老龄化程度最轻的是珠三角和西北地区,珠三角主要得益于周边省份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输入,而西北地区主要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新增人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为长三角和东北地区,目前江浙沪和东三省都已经达到了中度老龄化水平。其次为川渝地区,过去十年川渝地区在人口流向上完成了逆袭,同时也凭借优美的山城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有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在川渝地区养老,“老不出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从近几年我国老龄化整体趋势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38%、11.93%、12.57%,人口老龄化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按照目前人口结构的演进,2021年中国就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在2035年前后我国就将迎来重度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向来是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以日本为例,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在1994年整个国家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65岁人口占比首次超过了14%。也正是在这前一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全面破灭,之后陷入漫长的经济衰退,造成了“失去的二十年”。


人口老龄化加剧,意味着医疗健康相关的服务需求日渐增多,据测算未来相关市场会达到4万亿元的巨大规模,因此市场长期看好这个行业,七普数据更是利好相关概念板块走强。在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七普数据后,A股医疗健康及二胎等概念板块借势大涨,二胎概念板块中贝因美、威创股份、金发拉比、安奈儿则是拉起了二连板。


3、劳动力仍充足,但人口呈现世代断崖


虽然过去十年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比较严重,但从劳动年龄人口来看,则稍显乐观。2020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4亿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4500万人,同比降幅不到5%。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3.35%,劳动力的资源仍相对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从平均年龄来看,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而根据美国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美国人的平均年龄为38岁,人口年龄水平相近。


但是从人口世代分布来看,我国人口结构仍然不乐观。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社会最大的危机感就是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下降速度太快。比如90后比80后减少了1300万人,00后和10后更是比90后减少了4600万人。00+10后的总人口比80+90后的总人口减少了1.06亿人,相当于少了一个广东省的人口,人口世代断崖问题非常突出。


国内各年代人口数量(万人)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示范区研究小组


人口世代断崖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未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账户的压力将会骤升。根据今年4月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目前国内养老金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累计结余将于2027 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并在2035 年耗尽。


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国内1975年后出生的人群,未来都有可能会面临养老金无法正常发放的问题。


4、男女比例仍失衡,家庭结构巨变


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男女比例为105.07,与六普数据基本持平。具体来看,男女数量差异较大的前五大省份分别为广东(113.08)、海南(112.86)、西藏(110.32)、浙江(109.04)、上海(107.33)。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从整体来看,虽然国内总人口性别比看起来并不夸张,但因为中国女性普遍比男性较为长寿,但如果把60岁以上的人口性别比例数据放上来,就值得我们警惕了


深度解读七普数据:广东登顶、川渝“逆袭”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2019年我国性别比最为失衡的年龄段为10-24岁。细分来看,10-14岁、15-19岁、20-24岁的的性别比分别达到119.1、118.39、114.61,尤其在20岁以下年龄段的男女失衡数据最为突出,几乎是1名女孩对应1.2名男孩。


年轻人口性别失衡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我国单身人口越来越多。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达2.4亿人,超过7700万人独居,预计到2021年国内独居人数将超过9100万人。此外,2020年国内登记结婚人数为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创近10年以来最低记录,仅为2013年的60%。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单身人口飙升的背后,是近十年来家庭结构的巨变。根据七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亿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亿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


这个数据值得令人深思。因为我国在1990年、2000年、2010年的平均家庭规模分别为3.96人、3.44人和3.09人,尽管家庭规模持续萎缩,但毕竟总体上仍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结构。如今这个数字跌破3人的临界点,也意味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完全改变了。社会上的丁克人群,可能比目前各种口径下统计出来的数量要多得多。


家庭结构的巨变,不仅将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庭家族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带来房地产、家居家装、电子电器等行业产品乃至商业模式的重塑。


—END—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广东   数据   重庆   劳动力   中国   省份   深度   人口普查   人口   结构   我国   家庭   地区   国家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