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人造人到底是不是人这个论题,其实在很多科幻小说中都曾出现过。

有的作家认为不该用一切科学的手段制造出任何的类人物,有的作家则认为被创造出来的肉体很难拥有健全的灵魂。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人工智能》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石黑一雄的科幻作品《别让我走》。他通过一个乌托邦似的克隆人寄养学校海尔森,给大众提供一个重新思考的角度。

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93 购买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未来医学高度发达的英国,那时人类为了攻克癌症和其他重疾,突破道德禁忌和科学边缘,研发出了专门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这些克隆人成年后,将不断捐献出自己健康的身体器官,直至死亡。

石黑一雄在克隆人生命的尽头向每一个读者发问,当这些不是通过正常方式“生产”出来的“类人品”,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与记忆时,他们有没有资格,让自己的爱在这世间延续呢?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1.克隆人的乌托邦学校

海尔森位于英国的乡村,校园面积很大,除了用于教学的主楼以外,还有运动场、池塘和花园。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学生们会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这些和正常的人类学校完全一样。

但海尔森更周到的地方在于,为了保证学生们得到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它专门雇用了一批监护人。这些监护人除了担任老师的职责以外,还会部分扮演父母的角色,她们会帮着自己负责的孩子纾解心结、缓解压力,也会在生活起居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电影《别让我走》

在当时的英国,有很多这样的克隆人学校。但海尔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哪个学校会像它一样,如此重视对这些克隆人艺术水平的培养。

海尔森开设了丰富的艺术课程,包括但不限于素描、雕刻、诗歌、钢琴等等。为了鼓励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海尔森甚至每个季度都会举办一次画廊艺术品展示。学生创作的艺术品,如果有幸被夫人选中去参加画廊展览,那将是一次无比的荣耀。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电影《别让我走》


2.克隆人有灵魂吗?

凯西是就读于海尔森的一位克隆人学生,她听说了一个传言。从海尔森毕业的学生有一项特权,就是情侣如果在毕业后依然相爱,并且能够向自己的负责人证明他们是天生一对,那么就有可能被人类社会批准延期捐赠。

凯西的朋友汤米则说,证明两个人真心相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仅仅只看情侣们在一起时的状态是无法判断的,所以需要拿出一点证据。

比如,两个人曾经创作过的作品。如果能证明情侣们的作品是同一风格,有着同样的内涵和灵魂,那这两个人就可以被称作天生一对。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所以夫人每年收集各种各样的学生作品放在自己的画廊里,就是为了了解学生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灵魂。这样,多年以后如果真的有学生情侣出现在她的面前,那她就可以通过他们曾经的作品判断这俩人是否般配。

多年以后,经历了两次器官捐赠,汤米的身体每况愈下,而两人共同的朋友露丝则在第一次器官捐赠后就离开了人世。生命的威胁悬于二人头顶,凯西和汤米终于决定以情侣的身份,去试一试当年那个传言。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器官捐赠

然而,冰冷而残酷的真相,突兀地浮出了水面。

夫人每年收集学生们的作品,确实是用来展出,但这些作品往往只能在人类的展示台上出现很短的时间。

有些对克隆人生活感兴趣的人类,会在展览期间前来参观,发出类似“真不错”“原来克隆人也可以画出这些”的赞叹,然后非常有限地参与夫人提出的“克隆人或许有灵魂”这个话题。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夫人

这个讨论曾经为海尔森带来了一定范围的关注,所以艾米丽小姐借此拿到了一些人类社会的赞助。她和夫人利用这些赞助,继续在学校里培养具有艺术天赋的克隆人,然后通过展览,周而复始地维持海尔森的运行。

但是现在,海尔森倒闭了。一个名叫莫宁戴尔的科学家,研究出了能够超越人类的克隆人,顿时引起了人类的恐慌。海尔森培养的“有灵魂的克隆人”,显然一下子从卖点,变成了众矢之的。外面的人类从始至终都不愿意承认,克隆人是和自己同样的生命体,他们想要在克隆人身上得到,从始至终只有器官。

曾经的乌托邦化为灰烬,不可抗拒的死亡终将到来。


3. 克隆人的灵魂和功用,哪个更重要?


海尔森究竟代表了邪恶,还是代表着正义?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克隆人的灵魂和功用哪个更重要说起。

如果你认为克隆人的功用更重要,那么海尔森的存在明显是善意的。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它用一种几乎称得上是慈悲的态度,给克隆人进行了完全用不上的艺术教育,让他们不至于彻底生活在冷冰冰的生命现实中,也不至于过早地面对早晚要到来的非正常死亡。相当于他们给克隆人打了一剂止疼药,让他们在生之将尽时能拥有一小部分仅属于自己的感悟。

但是,对一种工具的恩惠,究竟是对工具好,还是对人类好呢?比如,我为了让一本书被翻阅的时间更长,给它包上了书皮,那这种行为究竟是为了书好,还是为了我好呢?公司给工人增加福利,到底是为了工人本身考虑,还是为了工人更好地为自己打工考虑呢?

但如果你认为克隆人的灵魂更重要,那么海尔森的存在则明显是邪恶的,它甚至比其他仅仅将克隆人视为工具的培养基地更为残忍。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它先是麻痹了学生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器官捐献,但是又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种命运的后果和风险。学生们一边非常自然地接受了海尔森每周例行的身体检查,并且对任何身体上的病痛都异常紧张。

但是另一边,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教育方式,让克隆人从未想过逃离。即便是迫于生命的危机,凯西和汤米想到的,也只是去拜访夫人,寻求一个延期的机会,而不是生命的豁免权。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除了思想操控,海尔森也严格限制学生们的人身自由。

它四周戒备森严,所有可以容人进出的地方,都被围上了带尖刺的铁丝网。为了杜绝学生们外逃的心思,学校里还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外逃的可怕传言,仿佛只要离开这个校园,就会莫名其妙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长此以往,在凯西的回忆中,海尔森就是安全与宁静的代名词。对一个从小就被圈养在海尔森的克隆人而言,这个禁锢他们的牢笼,却成了他们深深眷恋的家园,是他们想要生存下去的唯一依赖。

用于器官捐献的克隆人,当他们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至于它提供的艺术教育,学校管理者们只不过是以此为卖点,从而得到更多政府与社会的经济援助。他们举办艺术品交换和拍卖活动,并不是想要证明这些克隆人拥有怎样的灵魂,他们想要证明的,仅仅是克隆人有灵魂而已。

在这部小说中,石黑一雄通过海尔森这样一个地方,引发读者们去思考克隆人的生命价值,重新提出了“什么样的存在算得上人”这个问题。

在你看来,当克隆人有了灵魂,是否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乌托邦   器官   灵魂   海尔   英国   功用   画廊   夫人   为人   权利   人类   身体   生命   学校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