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随着新年结束,企业陆续复工,有一群人却或是崩溃大哭、或是怨天尤人、或是不停咒骂,这群人,便是工厂老板。

工厂老板在今年,感受到了更甚于往日的压力,这项压力来自于招工的困难,有的老板在社交媒体中表示:“月薪一万都招不到人”。

每年总能听到工厂招工难的话题,如果将这个话题延伸出去,不外乎是年轻人吃不了苦所以不愿进厂。

但工厂招工难,到底是工厂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在我看来,无外乎是“吃”不到低人权优势带来的额外收益。

到了拼真本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本事。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从前的工厂

也风光过

说起来,在80时代时,工厂并不如现如今这般,在那时工厂仍然是一个“香饽饽”职业,得益于城市化进程,许多工厂的人员处于饱和状态。

甚至在那时,想要进入一家较为出色的工厂,还需要托人情、找关系才能如愿以偿,那时的工厂老板,根本不担忧会出现用工荒的场面。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工厂的人员饱和、生产力限制,使得在那时的许多工人,相较于现如今要更为轻松,也会有着更为稳固、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中可供选择的岗位增多、对口的职业教育,使得许多劳动力被其他行业所吸纳。

从而导致许多工厂处于劳动力不足的状态之中,但工厂老板并不会由于劳动力不足而放弃订单,最终导致工厂的员工压力不断增加。

从而使工厂从业者与观望者均选择了逃离。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逃离

工厂

压力的增加使得从业者逃离,其实仍有着解决的方式,如果工厂愿意提升自己的薪资与福利待遇,那么自然可以重新吸引从业者。

但许多工厂老板,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更为激进、尖锐但收益更高的方式来应对离职潮。

工厂的高流转用工,也是出自于这里。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01 极致的人员压榨

如果工厂老板可以从离职潮中惊醒,认识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崩盘,那么工厂的整体风评还不至于到如今的地步之中。

工厂的老板并没有惊醒,反而惊喜地发现,原本自己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而自己只需要支付1.5倍的工资。

于是,许多工厂的老板便故意地拖延招工,从而极致的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使员工处于长时间高压力状态之下。

而在极致压榨的指导目标之下,员工所需要的福利待遇与职业发展,自然是老板无需考虑的,不可否认在早期老板却是通过这种行为获得了额外的利润。

但很快,他们便遭到了“反击”。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02 社会行业的吸纳

在工厂打工的员工,多是由于没有对口专业,为了寻找一个短暂的栖身之所而选择了工厂打工。

面对工厂老板对其剩余价值的压榨,也只能默默忍受,但随着许多行业的“异军突起”,工厂已经不能作为这部分员工的“最优选择”。

许多人加入了外卖大军,成为了一名外卖小哥,还有一部分更为极端的,则前往三和成为了一名“三和大神”。

这进一步的稀释了工厂的潜在员工数量,使工厂的招工情况进一步恶化,导致现如今许多工厂招工难的问题。

如果工厂老板,在此时惊醒,或许并不算晚。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03 错付的费用

但可惜的是,许多工厂老板仍然沉浸在压榨这种轻松、方便的赚钱方式之中,并不愿意将这部分利润归还给员工本身。

同时,在这时许多招工中介自告奋勇地向工厂老板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那便是中介与工厂的联合对员工进行二次压榨。

中介为工厂的高流转提供人员储备,工厂为中介提供额外的利益,双方均在这种合作中获得了足够的收益。

唯一的问题是,员工的薪资并没有获得提升,反而被中介进行了二次瓜分,利益被进一步的损失。

那么为何仍有员工会前往工厂上班?说到底便是,中介只注重利益,通过欺骗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了“空头”的许诺。

虽然这种行为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业态,但参与到分配之中的中介与工厂,都获得了切实的利益,至于未来,谁又在乎呢?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工厂老板

是否值得同情?

工厂老板的遭遇是否值得同情?这取决于他们过往在行业中扮演了压榨方还是无辜者,还取决于他们在未来将扮演何种角色。

其实,不管是在工厂还是企业之中,许多老板都会陷入一种盲目的自信之中,认为企业之所以获得如今的成就,在于自己的英明领导,而不是自己坐在了风口上。

在我看来,许多工厂的老板,对工厂、供应关系的管理并不能算得上精通,他们之所以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存在,在于他们无意中享受了低人权优势。

工厂的员工出于近乎走投无路的情景选择了前往工厂,他们并不具备与工厂进行议价的能力,并且在某一个时间段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工厂可以主观地针对不同员工的状态、生存现状给予不同的薪资,而员工只能选择默默接受,同时还要面临其他员工通过自我降薪来抢夺岗位。

这也是为何许多工厂并不愿意进行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福利待遇的建设,因为他们的产品本就建立在这种极致的低人权优势之上。

而低人权优势随着时间消弭,他们不得不开始真正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时,才会在破产的前一刻认识到这点。

可惜的是,那时候还有挽回的可能吗?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月薪过万招不到人:享受过低人权优势的工厂老板,值得同情吗?

工厂招工难,在我看来无非是工厂老板仍然希望以近乎压榨的方式招聘员工、无非是工厂老板希望延续以往的低人权优势,来使自己继续生产产品。

在低人权优势消失的情况下,许多工厂所提供的产品在市场中便不再具备价格竞争力,最终只有遭到淘汰。

这并非是一件坏事,这是一个行业迎来新生、迎来真正发展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所淘汰的每一个落后产能,都是早就该被淘汰的。

产业升级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并不能因为老板见识的缺少或是能力的不足,而放任落后产业的存在,不断牺牲员工的利益为其“续命”。

工人对人权的追求并不会停止,工厂的用工荒也不会突然得到解决,但所幸一切的一切,仍然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工厂,不再是年轻人走投无路的方案,而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好职业路径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人权   工厂   老板   优势   现如今   业者   薪资   劳动力   极致   月薪   利益   状态   中介   员工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