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每年,都有许多的年轻职场人,出于压力、情感、生活等多种原因,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或是陷入到抑郁的折磨之中。

每逢这类消息出现时,父母总会以一句:“年纪轻轻的有什么想不开?”来对这些惨痛进行定义。

而与其一起观看这则消息的年轻人,听到这句话后往往会将嘴边的软弱咽下,选择附和父母,原因在于他们知道,他们的压力与焦虑,并不会被父母所认同。

毕竟在许多父母看来,年轻人不必忍受风吹日晒,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又有什么压力、又有什么焦虑呢?

年轻人不会诉说自己的劳累,毕竟这些“软弱”只会遭到父母的打压。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

幸福吗?

年轻人不会向父母诉说他的劳累,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如父母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年轻人的幸福感,正在不断下降。

显然,年轻人的幸福感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物质的突飞猛进并不会使年轻人的幸福感上升。

那么,年轻人的幸福感到底来自于哪里?又消弭与哪里?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1 年轻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建立在一个人对自身所属环境满足感与安全感的认定,如果一个年轻人感到满足与安全,自然会感到十分的幸福。

当年轻人在职场中,具有一份稳定且具有上升空间、具有工作成就感的情况下,那么年轻人自然会具有充分的幸福感。

在年轻人拥有稳固的现在、可期待的未来情况下,其精神价值可以得到完全的满足,从而表现出积极的心理面貌。

但可惜的是,许多年轻人,都没法拥有这种幸福感。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2 年轻人的不幸

年轻人很难感受到满足与安全,因为他们处于一个信息十分开放的时代,网络拉近了他们与成功人士的距离,并拔高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同时,社会中对年轻人的期许忽略了时代的变化,对年轻人的期许仍然停留在上一代,出现了类似于结婚前买房等不切实际的要求。

年轻人充分地了解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但他们却不得不忍受自己的平庸,而社会却仍以“成功人士”的方式对其进行要求。

满足与安全感无从谈起,自然感到十分的不幸。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的不幸

来自于自己

其实,不仅是父母无法感受到年轻人的不幸,在社会中的各个层面,甚至于包括年轻人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的不幸。

如果一个年轻人理性、客观分析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十分疑惑于自己明明正处于壮年,却时常地感受到疲惫、焦虑与压力。

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每天似乎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工作,似乎也没有多么的劳累,但却感到疲惫不堪。

其实,年轻人的幸福感下降,带来最为直观的问题,便是他们处于心理内耗之中。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1 心理内耗

如果我们不去考虑人生与未来,那么我们最舒适的生活方式,大概便是躺在床上玩游戏与睡觉。

除此之外,我们做任何有目标性、需要付出努力与坚持的行为,都将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才能达成。

我们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去进行自我控制,才能使我们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但许多人的心理资源,本就处于储备不足的状态之中。

许多年轻人的疲劳并非来自于工作过程中的精力与体力支出,而是在行为开始之前,他们便消耗了自己的心理资源,从而使自己产生疲惫感。

这种来自于我们大脑的主观疲惫,影响到了我们实际的行为。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2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失衡

年轻人之所以不具备足够的心理资源,在于心理资源往往需要切实的成就感来进行恢复,来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评价。

摆在年轻人面前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便是他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的现实与理想处于失衡状态之中。

诚然,通过自身的努力,可能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使自己的薪资得到提升,但这些改善与提升,并非是天翻地覆的。

电视、新闻、媒体中的同龄人,似乎表现得更为出色一些,自身所取得的细微进步,与其相比只能说是不值一提。

因此,年轻人即使是获得了进步,也很难从中汲取到成就感。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3 压力导致的放弃

年轻人在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的成就根本就不值一提,那么摆在年轻人面前的则是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一种是坚持。

毫无疑问,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会选择坚持而非放弃,毕竟佼佼者所享受的优越物质生活,对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为之努力过,但努力并不意味着得到,许多年轻人在努力之后,反而陷入了对自我的怀疑之中。

在这种自我怀疑之中,年轻人开始对自我进行不断的攻击,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任何非凡成功的可能。

于是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心理内耗,在进行任何行为、任何工作之前,便认定自己不会获得成功,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懈怠,情绪上表现为过度的劳累。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

如何才能拥有幸福感?

年轻人到底累不累?从客观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足以使我们陷入过度的劳累之中,但从主观角度来说,他们由于心理内耗,确实陷入了过度劳累之中。

这虽然表现为一种不幸,但实际上可以看作一种幸运,因为客观上的劳累很难通过对自我的调整产生改变,而主观上的劳累与否,全在一念之间。

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对自我的调整与控制,来使自己又不幸转化为幸福。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1 真正的理想生活

年轻人由于信息的便捷性过早的接触到了社会顶层的理想生活,这自然是很难通过努力所达到的程度。

过早的接触社会顶层理想生活,使年轻人不仅对自己现有生活感到不满,更使他们在获得某些成果时,无法感受到成就感。

而年轻人的心理资源,则需要成就感去对其进行填充,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社会比较方式。

如果是上行社会比较,自然会感到自卑,而如果是下行比较,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自大之中,因此最为合理的方式,便是平行比较。

所谓平行比较,便是与那些和自己年纪相仿、社会地位相仿、职位相仿的人进行比较,将成就目标缩小,使人生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可以获得成就感。

毕竟,我们日常之所以能看到社会中顶层的理想生活,本就在于这些生活是稀缺、且难以获得的。

与其进行比较,自然会受到伤害。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02 重构解读方式

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而正是这种解读角度,决定了我们在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时会消耗多少的心理资源。

心理内耗严重的人,往往在解读问题时具有悲观倾向,正如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错误时,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自己未来不会重蹈覆辙;有人却认为,这是一种惨痛的失败,彰示着自己能力的欠缺。

许多年轻人正是在不自觉间对事物的解读方式产生了负面的倾向,以一种近乎“自残”的形式对自我进行贬低。

虽然说社会对年轻人的过度期许是其中的催化剂,但年轻人可以选择接受与否,并主动地排斥那些贬低的声音。

如此一来,反而会生活得更好。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的绝望家长不懂,岌岌可危的幸福感背后,是自我的心理内耗

年轻人累不累?年轻人的累更多体现在他人的不理解、体现在自我的内耗之中,从客观角度或许不累,但从主观角度,自然是十分劳累的。

年轻人很难拥有如前辈一般的幸福感,毕竟年轻人所向往的往往是社会中顶层的成功人士,自然是十分难以达成。

但所幸的是,年轻人可以通过对自我主观态度的改变,来停止这种自我内耗,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内耗   幸福感   年轻人   心理   岌岌可危   成就感   主观   绝望   不幸   角度   家长   父母   理想   努力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