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欢迎立刻加入道哥创办的“家庭财富圈”,我们一起研究家庭房产、股票配置话题,道哥的圈子,就是你的圈子,让家庭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大家好,欢迎关注财道,我是道哥!

3到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问,3到5年后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甚至有不少朋友对于未来3到5年的走势很悲观,那么应该怎么分析这个问题呢?

道哥认为至少要考虑五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土地价格。根据易居研究院对50个样本城市土地价格占房价的比例研究, 2017年土地价格占房价比普遍达到了38%,这是一个平均水平。

一些比较强势的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普遍超过了50%。2017年北京土地价格已经占到了房价的70%以上。

如此看来,土地价格毫无疑问是影响房价的最刚性最重要的成本。

3到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第二个因素是融资成本。在一手房市场,今天房地产企业拿到了土地,未来五年把它开发推向市场,就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它要承担今天购买土地的融资成本,有多高呢?普遍在8%到10%。这就意味着今天购买的土地,即使不追加任何投资,五年之后来开发房地产投资成本也已经上升了70%左右。

对于二手房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你购买二手房,同样每年要支付银行按揭的成本,这些最后都会构成你房屋价值成本的一部分。道哥认为,这些在二手房市场交易时,都会成为支撑房价的重要的成本考量。

第三个因素,劳动力和物价的上涨。过去的十年,五年,不论是房地产的建筑材料,还是劳动力价格基本上都保持了上涨。尤其是今年房地产的建材价格相对于去年同期普遍上涨了10%到30%。

未来3到5年,按照正常的逻辑,通货膨胀总是存在的,物价温和劳动力温和上涨总是合理的。而这些也都会成为支撑房价的重要的因素。

如今,房子对每一个家庭都是资产支出的大项。有数据显示:房地产在现代家庭资产占比已经超过70%。房产的保值增值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道哥精心准备的专栏课程《房产大变局:势、道、术》,希望60节课程能带你买到超越市场的优质房产,欢迎点击链接 →头条专栏 免费试听~

第四个因素是库存。供求影响市场价格。在房地产市场上,今天的库存会形成未来的供给。那么库存怎么样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不同研究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前一阶段的房价此起彼伏的上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都降到了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部分二线城市的库存甚至只有五六个月的去化周期。

在库存如此低的情况下,再看一下房地产供给,尤其是商品住宅的新供给。

一线城市由于要发展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商品住宅的土地供给降幅很大。这都会影响到未来3到5年商品住宅供给数量。库存处在低点,商品住宅土地的供给在持续萎缩,这都会影响到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和价格的变化。

3到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第五个因素是人口。经常说房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道哥认为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温和的。

试想每年有将近1200万人口从农村进入到城市生活,未来3到5年,在中国城市生活的人口增加了5000到6000万,基本上相当于今天世界上的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的数量。面对五六千万的人口增长,难道不会形成对房地产需求和价格的很大支撑吗?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根本无法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发展来衡量的,因为国情太不同,人口基数太不同,城市人口变化也太不同了。

除了以上这五个因素,有人会谈到房产税马上就要出来了。

在道哥看来,房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多会表现在房产税落地之前的阶段。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阶段充满了未知,整个市场表现出恐惧,都会影响到房价。

但是,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银行的金融安全以及对个人家庭的资产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2、 3年,房地产市场要出现全面大幅调整。

当房产税落地之后,参照国际上的经验来看,都并不会改变房价变化的趋势。

·end·本文为道哥原创内容。

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您对自己的股票投资是认真的,订阅学习《中国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60节课程教你“中国股市特色逻辑,散户实战思维重构,找到适合你的股票”。欢迎点击链接 →头条专栏 免费试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房地产市场   中国   都会   商品住宅   库存   房价   土地价格   人口   因素   成本   土地   未来   家庭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