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种不同家庭,我看到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敏感话题,似乎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口诛笔伐。尤其家庭教育作为每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元素,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不同家庭,我发现了不少教育问题。

1.女孩子反正要嫁出去的,而且以后男主外、女主內,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说是终极?一则是有的父母思想顽固,重男轻女;二则很多家庭还是负担不起孩子高中、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每每到了抉择的时刻,这就是一个很好搪塞的理由。于是,让男孩继续读书,让女孩辍学。

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母就是这种观念的拥护者及实践者,典型的重男轻女者。苏母不给女儿报培训班,甚至不让女儿上清华,却给儿子钱让他旅游,花大价钱帮他找工作。

从几种不同家庭,我看到的教育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很多女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很强,完全可以颠覆我们过去的旧思想了。

真正为子女着想的父母不会想着让儿女付出,也不会想着让儿女来养老,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儿女的幸福。养儿养女,最重要的是享受陪伴和教育的过程。幸福,多么奢侈的两个字,却又是多少为人儿女的遗憾,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被限制在那个狭小的环境当中。悟性高、有抗争精神的人或许还可以挣脱出来,悟性低又缺乏反抗精神的,就很难翻身了。

有的家庭生养多个孩子,父母就是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多赚钱养家,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出去打工了,甚至义务教育都没完成。当然,现在政策好,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要在十年、二十年前,很多家长的观念就是希望小孩别读那么多书,读多了书也没多大用,还不如赚钱养家。

我有亲戚、邻居就有这种想法。儿女文化水平都不高,要么是因为无钱交学杂费,要么是骨子里认为读书多也没多大用,还不如赚点钱在老家建一座小洋房来得开心。

2.有的家庭,父母自己不懂为人处世,却好为人师。

很多父母都是贫苦出生,自己拿着每月两三千的工资,却把自己一些落后的观念教给子女。难道是想让子女走自己的老路吗?自己穷,还想让子女接着穷?

我妈有时会教育我少和别人打交道,少麻烦别人,我有时想想这里面也有问题。她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我被骗,受伤害,但是很多朋友、很多生意合作人都得互相来往,互相“麻烦”,才能增进感情,增加合作的机会。

对于不能给子女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不需要自责,但是在行为习惯上要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自己不懂教育,可以请教别人。

小孩子有意无意习得的错误观念和意识,很可能要用一辈子来作为代价。

父母有时候脱口而出的承诺,也可能给孩子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比如,父母会说,孩子,如果你考试考第一名就给你买玩具。这种物质的奖励往往具有迷惑性。往后如果没有物质奖励,小孩还会发奋学习吗?会不会因此而忽视了与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有一个曾参教子的故事,讲到了父母教子要言行一致。曾参(shen)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她就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就给你宰一头猪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了,曾参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我只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参说:“可不能跟小孩子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做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他了。”于是就把猪杀了做菜了。


从几种不同家庭,我看到的教育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3.一手包办、父母强势的家庭,小孩注定活得不会畅快,容易缺乏主见。

很多家长会干涉儿女的学习和生活,儿女上什么样的培训班,要听从他们的;上什么样的大学,要听从他们的;选什么样的专业,要听从他们的;谈恋爱找什么样的对象,也要听从他们的;找什么样的工作,也要听从他们的。儿女的一辈子都被他们安排好了,我相信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都会很无奈,不会觉得幸福。

在 2018 年春节前,一个化名王猛的人,在网上发了一篇一万五千字的长文,控诉父母对他的控制。

王猛从小成绩优异,从四川一所高中考进北大生物学专业,本科后还考进美国一所名牌大学读研究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学业成绩优异的人在长文中说到,自己12年前就开始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以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到北大读个心理学博士来解决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心理困扰。

可以想见,父母的强势、一手包办的所作所为给他带来了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固然他学业成绩很好,但是我们能够想见到他很难过上平常人的生活。带着枷锁和镣铐,谁又能自由前行呢?

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有自己特殊的方法,她的教育观里面有这么一句:Mom, help me do it myself!翻译成中文就是:妈妈,帮我,让我能自己做!

注意,这句话意思是说让小孩自己动手做事,只是让妈妈辅助而已。孩子虽小,但是别忘了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所以大人放手让小孩自己去实践吧。

4.用打压式教育、苛刻的家庭,儿女会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性格也会变得刁钻、尖刻。

小孩考试十次九次都考得不错,只有一次没考好,然后家长会因为考得不好的那一次,对小孩进行轰炸式批评和指责。

苛刻的家庭,大概率会养出尖酸刻薄的孩子。我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同事,假设有人发了一个微博动态,下方有一排来自不同人的评论,那你一眼就能看到他们的风格迥异,因为他们会指出别人的缺点,会触碰别人的伤疤,或许他们自己都还没意识到。在一群人的谈话中,他们的角度就比较独特,甚至可以说比较偏执。如果她是女性,那么“这世上没有好男人”的话大概率就是出自她们之口。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喜欢挑刺,别人觉得他们尖酸刻薄,可是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甚至觉得自己做得挺好。如果你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很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教育他们或者说影响他们的。缺乏亲情和温暖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性格健全温暖的孩子的。

大多数人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所以在某一时刻,他们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长辈,长辈的言行举止很可能在那个时刻发挥作用。

我发现我的父母、亲戚朋友也有他们长辈的影子。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愿意动脑筋的,更别提去反思了,或许他们真没有一点反思的意识,所以他们很可能和错误的思想观念伴随一生。

动物界有“印随”行为,人类其实也会有类似的行为,小孩子也会下意识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

孩子的行为就像是一面镜子,往镜子里投射的全是父母的行为。父母怎样为人处世,孩子就会怎样为人处世。

现在智能时代,遍地的数码产品,很多大人一回家就只会玩手机、打游戏、追剧,这么一来,小孩子自然看在眼里,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玩手机、打游戏,而从来都不学习、不阅读。其实,大人对小孩说再多,效果都不如和小孩子实践一次的好,比如参加共读活动、益智游戏。

最后,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这则故事。儿子奉父亲之命把车子送去保养,之后便去看电影,等看完电影已经超过约定接父亲的时间。后来,儿子去接父亲,告诉父亲因为车子有些地方需要大修,所以迟到。父亲当时一针见血地对儿子说,你在撒谎。父亲特别失望,也很自责、愧疚,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所以他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只好开车跟在后面,也很难过,决定吸取教训,往后再也没有撒过谎。


从几种不同家庭,我看到的教育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父亲的举动让人震撼,也让人深深感动。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家庭教育的部分。为人父母者,应当以身作则,勤反思,敢于改正错误。如果父母都有孟母三迁的决心和魄力,我相信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培训班   家庭   尖酸刻薄   长辈   儿女   子女   小孩子   大人   观念   小孩   儿子   父亲   父母   孩子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