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1



今年的夏天姗姗来迟,高考期间终于不是火热的高温天气,但应届考生丝毫不比以往轻松多少,刚考完最后一门,#高考志愿#立马就上了微博热搜话题榜。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近年来,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有一个共识性结论:学校好坏跟考生就业直接相关,所以,一定要尽量上好一点的学校。


首选985、211肯定有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情况下,只看重名校而忽略了地区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比如当年我高中同班的同学小A和小C就是很好的例子。





2




小A和小C本身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外形相似,喜欢的颜色、爱吃的口味都差不多,经常被误认为是双胞胎。


就连高考时两个人总分都惊人的一致,都刚好押到当年的重点线上。


小A为了能读重点大学,选择了相对冷门的西北某城市的985,而小C这一次却没和小A做出相同选择。


小C一直以来都想去北京,可自己高考成绩也刚过重点线,报考北京这样热门城市的重点基本是没戏的。


所以她填报了一所位于北京的二流大学,选了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小C与小A自此之后,便如两条相交后的线,背道而驰,越来越远。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时隔七年,在同学聚会上,要不是听别人回忆起他俩过去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女人,竟是当年被我们称为Twins的人。


据说后来听说小A毕业就回家考公务员了,小C则成为了北漂。


眼前的小A俨然一副县城青年的模样,而此时的小C已经成了某top公司管理层,且在业内颇有名气。


谁也没想到,当年实力相当的两人,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城市而开启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期间小A基本没怎么出过学校,因为不大适应西北饮食和环境,本科毕业后回到老家听从父母的安排备考当地公务员;


而小C虽然学校不如小A,但好在学校位于学院路上,周边高校林立,小C平时结交了一些其他学校的朋友,所以有机会便跟着去蹭讲座泡图书馆什么的。


大三开始小C陆续在搜狐、腾讯等公司做实习生,大四毕业就拿到了某互联网头部公司的offer。


回到家乡后的小A起初并不甘心,可考公务员时,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笔试虽然过了,但面试时却离成功一步之遥再次落选。


直到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崎岖的备考经历早已消磨了她当初的梦想。





3



很多朋友高考填志愿一般都会去跟一些有经验的长辈或是学长请教,但大多数的人往往只会重视学校或者专业,而忽视了城市的重要性。


大多数人成年后做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高考志愿,可是大多数人也往往不明白其中的逻辑。


高考志愿并不是只选择一个高校就完事了,与之相反,我觉得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选择城市的重要性大于专业,而院校的重要性则在这两者之后。


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是大概率事件,我遇到的大多数例子都是在哪里读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哪里工作甚至成家立业。


而那些选择毕业后就离开的同学,大多也是因为所在城市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不少没留下来的学生,除了回家乡外,大多都是往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涌去。


除非是北、上、广(深圳例外)所在地院校毕业的学生,其他院校尤其是非 985 院校的学生进入一线城市就业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来之前只是知道这里工作好找、只是知道这里有很多同学、只是知道这里是大城市,究竟这里是什么情况,心里是没底的、目标是没有的、奋斗当然也就是扯淡的。


所以我通常都会建议考生最好选择大城市。





4



虽然我们都明白大城市意味着高压力、高消费和庞大的城市范围,每天通勤时间会很长。


可你要知道大城市里聚集着各大行业的精英,他们在写字楼里碰撞出行业奇迹的火花。


在那里,每一代年轻人都见证着各个新兴行业的里程碑的诞生,最终这里会成为各大行业龙头企业汇集的星河,大城市有着最丰富的城市资源。


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资源可以提供的就是机会。


机会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机会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有一批先锋能够乘着他人创造的机会实现梦想或财富自由。


大城市作为人才密集、高校密集、产业密集的地方,是完美的孕育奇迹的摇篮。


数量庞大的高知识群体,充足的资金,各种的优惠政策以及强势的外贸交流,这种平台都是三线小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





5



在如今这个时代下,我们都是一批站在最新风口上的后浪们,我们在信息领域拔地而起,进而改变了各行各业的面貌和规则。


信息时代让这个世界变小了,但对于后浪们来说,世界变得空前巨大。


中国在信息领域已经不仅是能和世界一流强国掰手腕的程度,而是成为了规则的缔造者,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甚至各个国家的基本规则。


一带一路在我们看来是畅想,但对于今年入学的学生们来说则是近在咫尺的现实。


所谓大城市,不一定只有北上广,还有一些有潜力的正在飞速发展的新兴城市,那么要如何判断城市估值潜力?


简而言之,人口越多越稠密的城市,经济潜力越大。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医疗教育,货运客运,物资流通,信息传播,只要是人口多,居住密的地方,交易就旺盛。


你在内环线摆个早点摊,辐射的人群大,生意好做。你在鹤岗路边摆一个,基本没生意。


反过来,大部分的省会因为是省会,所以会有大量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过来居住。





6



人口密集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综合业态丰富,什么都有。无论哪一个行业暂时困难了,也不会影响整体。


二是单一的产业结构,虽然短期内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主业不行了,经济立马下滑。


想当年,瑞典的某几个资源型城市,何等的兴旺发达?但是,这种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一旦资源没了经济必定走下坡路。


业态丰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基本可以放心去。读四年大学,享受一下大城市给你的免费资源,寻找下自己发展的可能性。


或者去中东部省会,人口稠密,产业结构丰富的发达地级市,毕竟房子相对便宜,也好安家落户。


三线985不如北上广普通大学?选城定终身


所以选择一个经济上有发展有底子的城市读大学,会为你的成长加分不少。


其实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物侧向,都有自己积重难返的劣势,这些劣势在某些行业却往往又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成者败者,都是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的。


分数高能力强就北上广深,家底薄地考虑下自己的省会或者成都杭州郑州南京西安长沙,总之总还是有适合你的一二线城市的。


所以选择城市一定要深思熟虑,长期的发展要看,城市的内涵、“性格”也要看。


选对了那就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拼搏不得万世留名,也能拼到盆满钵满,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选错了,付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还不如风口浪尖上的咸鱼前途光明,那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后浪   大学   产业结构   省会   北京   密集   大城市   志愿   当年   人口   院校   机会   学校   城市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