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三)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记得在我读研一那年,我利用暑假假期组织了我的几个同学,进行了一次有关黑龙江省农业开发问题的调查。参加此次调查的有王彬、张文锦、顾秀林。前二者是我读本科时的同学,而顾秀林则是我当时读研究生的同班同学。出发前,我找王岐山开了介绍信,他当时的身份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的一个处长。凡是发展组的人员外出搞调研,手持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介绍信已成为惯例。


调研回来后,我们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递交给农研中心和发展组备案。由于这篇报告涉及到许多生态问题,我知道耕今同志作为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多年来对中国的生态问题情有独钟、造诣极深,所以特意去耕今同志家,向他做了详细的汇报。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三)

左起:本文作者、张文锦、王彬。1982年夏摄于哈尔滨花园邨


耕今同志对我们文中所涉及的保护三江平原的自然生态的有关观点十分赞同。他说,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没有注意到生态的保护问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这是三江平原大量湿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这样发展下去必然造成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循环。而三江平原自然生态的破坏,最终将动摇其作为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


耕今同志又详细地询问了我们的调查经过。他对于我们从省里有关农业的局、委、办听汇报后,带着问题到基层实地搞调查的做法表示满意。当他知道我们调研报告涉及到许多省委、省政府的内部资料时,特意关照我们调查报告不要公开发表。按照耕今同志的建议,我们把这篇文章拿到黑龙江省委的机关内部刊物——《学习与探索》杂志,作为一期杂志的首篇全文发表。记得文章标题是“把黑龙江省建成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基地”,落款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赴黑省调查组”。至此,我们的黑龙江省调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前我在读本科时,曾在学生会刊物“学校生活”理论版发表过两篇文章,而这一调查报告的发表则是我见诸于正式刊物上的首篇。(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多字   黑龙江省   介绍信   博导   国务院   调查报告   刊物   中国   省委   生产基地   自然生态   生态   同志   同学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