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雄心壮志的梦想,或是为民除害的警察、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教师、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科学家、才华洋溢的作家、行侠仗义的大侠等。在完成梦想的路上,我们先学会了模仿,认为只要模仿他就能成为他。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可能很多人都做过这件事,学习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早”字,希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他出生在旧社会,那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他见过太多的人性凉薄,亲眼见证人们为了给孩子治病,去吃蘸着战士鲜血的馒头。

每每读到这些作品,只觉得心酸与无奈,人们麻木自私,愚昧无知且不知反抗,为了唤醒千万中国人,他决定弃医从文,希望能够唤醒人们的思想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毛主席曾说: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时候觉得长大也能成为这样的大文豪。与我们不同的是,那个年代是黑暗的,我们之所以会知道他们会成功,是因为我们学习了历史,但是对于他来说,只有坚持心中的信仰。

他不喜欢写风花雪月的故事,每一篇著作都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思想,他的文笔犀利一针见血,却又反映人们不愿承认的真实现状。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狂人日记》,这本书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书中的狂人,便是封建制度的反抗者,讽刺人们麻木无知,盲目顺从。书中充满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时至今日去阅读它仍觉得酣畅淋漓。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他曾写给年轻人这样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出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今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他这一生都奉献在这一个事业上面了,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后世者总能在他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没有能够成为他,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读过鲁迅先生文章的都知道年少时,最厌恶的就是鲁迅笔下那些琐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我们被生活催着长大,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光芒万丈,有的是满地狼藉,我们不得不向生活低头。我们不敢去想小时候的梦想,自我放任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最终成为了鲁迅笔下那些人。

猹还是那个猹,闰土已经不是那个闰土

在《故乡》中,鲁迅提到他小时候的玩伴,是一个带着银项圈的阳光机智的少年。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因为身份的不同便不敢靠近,而是迅速与迅哥儿打成一片,他就是闰土。他带着鲁迅去瓜田里捉猹,逮小麻雀,两人相处很是欢快。

一别经年,再次回到故乡的鲁迅,以为还会见到,如当年那般的阳光豪爽的闰土。然而物是人非,如今的闰土,变成了苍老木那,站在他面前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向鲁迅解释道:“那时年轻,不懂事……”。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曾经那个阳光开朗的少年,因为生活磨平了棱角,去学以前最嗤之以鼻的规矩。我们又何尝不是闰土呢,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发现生活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这也是一种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不规则的石头,社会是个打磨石,会把我们每个人打磨得光滑没有棱角,就成了大人的样子。闰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再次见到他,只觉得他变成了他父亲当年的样子。

闰土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在封建礼教下,他终究没有摆脱自己的奴性。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做不到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世界,所以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自然淘汰掉一部分人,就是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社会在前进,他们却没有。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人只能活这一次,我们要经历很多的事,遇见很多的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要完成的目标。我们就朝着目标前进,做一个虽然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穿着长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

《孔乙己》讲述了受封建社会荼毒的穷书生的悲惨故事。即使穷得叮当响,也还是要讲究,穿长褂显示自己身份不同于其他人。就连“茴香”里的“茴”有几种写法,说出来都觉得很骄傲。他身上有读书人的傲骨,也有旧社会的迂腐,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其实回过头来反观自己,身上多多少少也会有孔乙己的影子。我们满怀憧憬地离开校园,以为自己会过上电视剧里白领的生活,在职场里大杀四方。

我们自恃高学历,不肯向老员工低头。每天工作996,对公司对同事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与不满,每月的工资刚好够交房租水电,满足生活需求。每每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当代的孔乙己,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面对不同的状况,要学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孔乙己的悲哀是什么?他觉得自己满身才华没有人赏识,即使穷困潦倒依然不愿为此作出任何改变,他在等别人来发现他,所以致死他都没有想过作出改变。我们初入职场,不懂变通,把学历专业放在最前面,等待着领导的赏识,发现我们在这一点上像极了孔乙己。

这就提示我们,无论目前做什么职业,不懂就要问,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没有实践作为支撑,也是纸上谈兵,对我们起不到帮助作用。

摆脱孔乙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出击,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机会是等不来的,所以做好准备主动出击抓住机会,人生才会变得不同。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冷漠看客,自我安慰的阿Q

在《阿Q正传》里面有着这样一个人,他无权无势贫穷是对他现状最后的形容。他平时靠给别人家做帮工维持生计,或者是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他好像从来不存在,因为没有人去关注他。

这个人是阿Q,他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别人打他,他却说儿子打老子,被人欺负也不知道反抗。到头来用逃避的方式安慰自己,给自己失败的理由。

他还是一个冷漠麻木的人,在街道上看见革命者被杀害,还能笑着把这段见闻当作骄傲的谈资说给别人去听。可见当时的人们,虽然长时间被压迫不敢去反抗,人性里充满了麻木。阿Q就是当时一部分中国人的代表,他的悲剧也是由自己造成的。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连二线城市都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年轻一代人要背负房贷,车贷,父母健康,孩子学费等经济上的压力,这还不包括我们想让家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的花费。

除却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让很多人觉得未来生活步履维艰。很多人表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也有不少人开始用阿Q精神胜利法则来安慰自己。

这种安慰方法并不是让我们成为他,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身并不是阿Q。所以,我们的安慰并不会让自己成为麻木不仁,不知上进,好吃懒做的人。只是为了暂时缓解内心的压力,让自己度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我们这一生都会遇见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有的难关会把我们困得原地打转,这个是最可怕的。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觉得前路茫茫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个世上并不是我一个人会失败,大家都会失败,说不定有的人比我还惨。这样想下来,至少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至少不会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好有心情去做接下来的工作,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渡过难关。

可悲可叹祥林嫂

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社会下的必然结果,她成为寡妇之后被认为不祥,在外面受尽欺负与白眼。最后被婆婆卖掉嫁给第二任丈夫,她这样的人被认为不守贞洁,被人嘲笑。后来第二任丈夫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这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让祥林嫂再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走到哪里都是别人对自己喋喋不休的评价,难听又讽刺。她为了减少内心悲伤的情绪,一遍一遍向别人讲自己悲惨的人生,然而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同情,反而换来肆无忌惮地嘲笑。而自己的伤疤反复被揭开,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缓解,反而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个不详的人,害死了两任丈夫与儿子。

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柳嫂她认为祥林嫂这样的人不配活着。在祝福这一天祥林嫂,兴高采烈地摆上贡品,却不被允许触碰。

原因是她是脏了的不详之人,失望透顶的祥林嫂,选择在祝福这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亡对祥林嫂来说是解脱,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屈服,她不愿命运被人掌控,但是又摆脱不了,最后死在这种礼教之下。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信息不发达的地区,有很多类似祥林嫂这样的妇女,遭受着别人异样的目光与不公平待遇。好在这是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只要选择走出去,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不再让自己局限于这个小小的地方。

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就能给人生带来改变与命运抗争,即使跟祥林嫂一样的遭遇也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但是我们身边除了有祥林嫂这样可悲的人物,更令人愤怒的是,那些站在别人身后议论纷纷,指鹿为马的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对真实情况毫不了解,只凭片面的信息就公开对别人评头论足,甚至是语言上的侮辱,这些人就是键盘侠。

小时候,总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长大了,却活成了他笔下的人物

凭借着一个键盘,对别人进行恶意地揣测伤害,网络暴力虽然碰不到人,却能把人逼到绝路。这些人跟祥林嫂的婆婆,柳嫂,鲁四爷等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也是提醒大家,虽然是网络自由,但是也请且言且珍惜。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仍有很多人,活得像阿Q他们有的自私冷漠;像狂人愚昧无知;像祥林嫂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知道如何反抗;像长大后的闰土把自己打磨得适应社会,却又失去自己……

所幸的是我们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新社会,我们这一生会有很多选择和机会。人生长路漫漫,难免会有坎坷与诸多不顺,我们比起旧社会的人,幸运太多

无论是从物质条件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来说,我们相当幸福。所以要相信,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凭借努力就一定能过得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鲁迅   笔下   小时候   封建礼教   都会   愚昧无知   旧社会   狂人   平庸   麻木   平凡   压力   人物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