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迎重要调整,个人如何存钱才最划算?

最近央行公布的利率数据1年期LPR是3.85%,5年期LPR是4.65%,6月LPR继续维持不变,而银行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迎来诸多变化,四大行和深圳部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开启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变革。

在头条热榜中,存款利率定价改革会带来哪些影响引发网友热议,在个人房贷利率转为LPR报价利率机制后,存款利率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这对居民储蓄存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围绕居民储蓄利率,做一个详细的科普答疑:

存款利率迎重要调整,个人如何存钱才最划算?

首先,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我们实现LPR报价利率之前,各大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其实是按照央行指导利率来确定的,央行的指导利率也是一个基准利率,各大银行以这个基准利率为参考,进行利率的上浮和下调,央行给各大银行保留一定比例的利率浮动调整空间。

我们的存款利率是基准利率+浮动利率,这里的浮动利率调整,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者说倍数来浮动的,这样个人存款最后的执行利率就是基准利率乘以倍数,比如三年期存款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大额存单可以上浮40%~55%。

那么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之后,我们的存款利率就变成基准指导利率+固定基点,这样存款利率的浮动就变成加上固定点数的调整。

这个基点的上下限是通过利率自律机制自己定的,一个基点相当于0.01个百分点,100个BP就是1%。

我们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央行基准存款利率,活期利率是0.35%,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是1.5%,三年期是2.75%。

在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之前,按照比例和倍数的上浮,国有大行最高上浮1.5倍,那么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最高可以达到2.25%,中小银行浮动空间则比较大。

那么现在进行利率定价机制改革之后,存款利率的浮动就变成固定的基点(BP),假设央行一年期基准利率是1.5%,固定基点调整最高50BP,那么存款利率就变为1.5%+50BP等于2%。

这样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了,而一年内的短期存款利率上升了。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数据来看,四大行存款利率“有升有降”,但基本符合短升长降的情况,比如定存利率最高3.25%,大额存单利率最高3.35%。

其次,为什么要进行存款利率定价改革?

银行的最基本业务就是存贷差业务,利率的调整其实也是市场融资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对个人和企业带来很多影响。

我们之前实行了LPR报价利率,这是针对贷款领域的利率调整,也是市场融资模式的调整,把融资市场的利率变得市场化,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而LPR报价利率也让融资更加透明和便捷化。

央行谈存款利率是优化存款利率自律机制,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这次利率报价机制改革从贷款到存款市场,其实也是一次利率市场的优化,也是对接国际市场化利率模式,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从利息调整模式变化来看,新的利率定价机制可以避免人为导致的利率波动风险,避免各大银行为了揽储,而采取过高利息揽储的恶性竞争,也是针对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一种约束,保障居民存款的安全,守住风险底线。

从流动性变化来说,这种新利率机制,无形中改变了大家的存款周期选择,新的利率机制下,一年期内的存款利率有所上升,而1年期以上,3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存款利率都有所下调。

大额存单抢购潮其实也是个人储户想要在新存款利率机制之前,配置到利息浮动比较高的大额存单,提前锁定高存款利率产品,担心以后长期存款利率下降。

新利率机制下,短期存款利率上升,中长期下降,等于是在不增加货币投放量的基础上,盘活了现有的现金存款的流动性,让大家的钱阶段性,周期性的流动起来,而不是长期放着不动,这样不需要担心货币放水的通胀和物价上涨,又能让钱流动起来。

存款利率迎重要调整,个人如何存钱才最划算?

全球央行都在通过货币放水刺激经济,导致储蓄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也带来了全球输入性通胀,而我们的央行并没有选择大水漫灌,而是稳中收紧的货币政策,并且通过逆回购工具调节货币流动性,而作为居民储蓄大国,我们的存款利率相对全球市场也是比较高的。

在这种全球宽松环境下,我们实行市场化的存款利率机制,也是防范利率市场风险,适当控制长期储蓄的过高利率,让银行金融机构在一个合理和安全的利率波动范畴,去调整存款利率,这样可以让居民储蓄存款得到保障,继续作为安全底层资产的配置。

最后,存款利率定价改革之后,我们该如何储蓄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息呢?

过去我们采取的是挂靠利率模式,如果提前赎回是按照挂挡利率结算,现在是取消挂靠利率模式,提前赎回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结算,这样每个人在存款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存款周期,合理安排资金,也是优化存款市场业务,防范风险

而现在的固定基点的存款利率调整模式下,我们该如何储蓄,才能获得较高利息?

对于在新利率机制之前的已经配置了中长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的,还是按照原来的利率机制兑付利息,所以不需要担心原来存款产品的利率下降。

新的存款利率机制改革等于让银行鼓励短期存款,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但也增加了银行的揽储难度,特别是储户较少的中小银行。

虽然中长期利率有所下降,但是存款期限越长,年化利率越高的基本原则还是不变的,只是短期和长期的利率差距变小了而已,个人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即可。

另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其实除了银行存款,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型,比如固定收益国债,货币基金等。

在全球放水和货币贬值情况下,其实长期存款产品也容易贬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金流情况灵活去配置存款产品,调整下短期存款和中长期存款的储蓄的配置比例,实现利率回报的优化。

毕竟存款产品更多的是作为安全理财和保底类资产的配置,更加注重本金安全性,而不是高收益。

存款类产品追求的是本金安全第一,收益适度的原则。

目前在大量资产配置中,现金存款是底层资产配置,然后是股票,房地产,债券等大类资产配置,而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和通胀周期,各大类资产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做灵活配置。

不管利率市场如何变化,首先我们都要保持半年和一年的现金流,放在活期存款或者货币基金里,解决日常基本消费和一时的资金急用,然后我们才考虑做安全理财配置,选择包括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在内的固定收益类理财,做底层资产配置,最后的风险投资则意味着高风险和高回报,需要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力,配置比例不宜太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存单   活期   基点   央行   利息   利率   存款   融资   货币   基准利率   收益   机制   资产   银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