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价大涨,创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高通胀,保美元还是保经济?

在头条热榜中,美国物价涨声一片引发市场热议,美联储利率决议维持基本利率不变,上调经济预期和通胀预期,出现物价上涨也不足为奇。

美联储5月份的CPI就达到5%,创下新高,而最新公布的美国消费数据显示,美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接近4%,创下了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涨幅,也意味着13年以来的最高通胀水平。

美国物价大涨,经济也陷入双高通胀,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围绕美国物价大涨话题,谈谈美联储放任美国通胀上涨,对自身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美国物价通胀性上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部经济通胀上涨,美股资产价格泡沫,而第二阶段是内部经济通胀上涨,表现为居民消费物价大涨。

美国物价大涨,创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高通胀,保美元还是保经济?

第一阶段的表现为外部经济通胀,也是向全球输出风险,给其他新兴经济体带去输入性通胀风险,导致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经济体出现物价飞涨,特别是工业原料价格高企,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也表现为内贬外升,不得不提前加息应对5万亿美元泛滥的冲击。

美联储从美股熔断之后,就开始持续地购买国债资产,压低中长期利率,释放美元流动性的操作,而持续释放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风险转嫁到其他经济体,美股也出现廉价美元债务堆积的价格反弹和美股市值飙升,制造了虚拟金融领域的财富效应,使得美国经济对外表现为高通胀。

巴菲特经历疫情期间美股四次熔断后,损失高达500亿美金,其中重仓能源和航空股部分损失最大,持有千亿现金不动,而后在美元流动性刺激下,美股大幅反弹,巴菲特也通过参与金融银行股等反弹行情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虽然美股繁荣了,但实体消费和商品服务却依然低迷,美联储只顾刺激经济,而忽略资产价格泡沫,也使得美国长期陷入内部低通胀,外部高通胀的经济困局。

第二季度拜登上台之后从1.9万亿现金刺激到基建投资,甚至包括2022年6万亿的财政预算,这意味着美国开始刺激实体消费和服务领域的复苏,也带来了美国内部通胀上升,商品和消费服务通胀性持续上升,美国居民日常消费,衣食住行方面的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而且CPI也创造了5%的新高。

中美经贸恢复正常交流,但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脱钩和博弈明显,拜登拉黑了华为,中芯国际等50多家中国科技公司

在科技领域,拜登500亿美元补贴半导体芯片产业,企图吸引芯片制造产业回流美国市场,而中国则在上海落地东方芯港项目,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争夺全球芯片荒下的产能扩张是份额。

在基建领域,拜登联合G7国家,学习中国的一带一路和基建规划,计划向欧美市场之外的其他经济体提供基建援助,填补40亿万亿规模的基建缺口,但美国财政部的赤字突破2.1万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年底也将达到10万亿规模,意味着拜登只负责喊话,但买单的可能是欧元区经济体,无法达成实际行动。

美联储面对双通胀的局面,利率决议期间依然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没有马上启动加息,明显选择保经济增长,而忽略通胀性,选择继续放任通胀,并且上调通胀和经济预期

鲍威尔认为通胀可控,并且保持每月1200亿的国债购买计划,继续释放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这使得美国内部通胀继续爆表,资产负债规模也不断攀升。

这种情况下,部分美联储鹰派也发表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的言论,干扰市场预期,也是在试探市场的压力。

在这种维持利率不变和提前加息的言论下,黄金甚至跌破了1800美元,而持续的双高通胀下,美国物价通胀水平创下13年新高,油价也出现通胀性上升。

其中,水果蔬菜价格上涨接近6%,油价比去年翻了一倍,这也是美联储专注刺激和维持经济增长,忽略通胀问题导致的结果,持续放任通胀,也会带来全球新一轮的通胀风险,导致部分资产价格比如大宗商品原料等再次出现输入性通胀上涨。

其次,鲍威尔保美国经济,不保美元的选择,开始出现反噬现象,全球新兴经济体开始反击。

美国物价大涨,创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高通胀,保美元还是保经济?

美联储如果继续放任通胀,那么就会从经济过热期进入到经济滞涨期

美国今年一二季度的双高通胀,表现为经济复苏增长和通胀上升的经济复苏期和经济过热期,这个阶段全球工业原料价格上涨,美元持续贬值,美国内外经济有所复苏增长。

但当美国个人消费指数再次创新高,打破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通胀记录的时候,如果美联储继续放任通胀和美元贬值,只顾保住美国的GDP的增长水平,那么就有陷入经济滞涨的风险,出现通胀继续飙升,物价继续上涨,但是经济却陷入停滞的现象。

从供应链来看,美国要调节通胀,需要把金融市场的资金引入实体产业,扩大生产和加大制造业的投资,才能抑制美国内部商品和消费的价格通胀上涨。

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转移到中国市场的情况下,美国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基础制造却很被动。

只顾着金融层面的刺激,不仅出口贸易受到影响,还连累了美国内部基本的消费制造供给,这也是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长期用美元废纸换全球资源带来的被动局面。

美元泛滥不仅给全球带来风险,也导致美国自身经济的反噬。

美国虽然用IMF和世界银行主导了全球货币体系,利用离岸欧美金融联盟,收割全球经济体,但长此以往,也反噬自身,早期的全球的输入性通胀,开始影响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工业生产端原料也出现通胀上涨,生产成本上升。

人民币放弃汇率目标,阶段性升值,不再完全对标美元汇率,主动调整贸易结构,应对美元泛滥的冲击,使得欧美财团做空中国市场的计划落空。

全球新兴经济体开启了新一轮的美债抛售潮,应对美联储的风险转嫁,而全球央行的实物黄金储备也在疫情之后不断上升。

俄罗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清空美元资产,增持实物黄金,欧元和人民币,并且加强与中国市场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美债规模从早期的900多亿下降到不到50亿规模,也让外媒发出美元霸权终结的言论。

美元泛滥,美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而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不断减持美债,仅在3月份就减持接近700亿美债,放到近3年来看,全球央行净抛售美债高达1.1万亿,而中国自2018年以来,累积减持的美债规模也超过1800亿,并且不断增持实物黄金,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结构,而外汇储备中持有万亿规模美债也是应对中美庞大贸易体量和国际资本流动性风险的需要,不能向其他小经济体那样一抛了之。

中美目前的经贸合作是正常的,也关乎全球贸易市场稳定,但金融和科技领域的脱钩博弈不可避免,而美债的增减持是投资行为,也是风险对冲。

在美国双高通胀下,欧元在全球支付使用的规模首次超过美元,而中国经济强势复苏也带动人民币升值,大量海外资金增持人民币计价资产,提升了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使用价值和频率,使得人民币全球支付排名上升了一位,而发展中经济体中,西非15国也计划在2027年建立统一货币体系。

未来在金融货币领域,也会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元霸权虽然短期不可改变,但衰落已是趋势,而人民币贸易结算体系,欧元贸易体系,非洲货币体系都会逐步崛起,打破美元的垄断。

鲍威尔保经济不保美元的选择,让全球其他经济体选择抛售美债,来对冲风险,而真正带来影响的还是全球形成多个货币体系,打破了美元的金融收割,蚕食美元霸权。

最后,美联储现在是骑虎难下,上调了通胀和经济预期,但是物价却飞涨,大量的钱还是流入了华尔街,而不是实体产业,肥了华尔街资本和财团的腰包,加剧金融资产泡沫,却没有实现生产和贸易的持续扩张。

美国物价大涨下,美联储到底是提前加息,还是继续保经济增长,放弃美元汇率呢?我们静观其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通胀   美国   鲍威尔   物价   美元   经济   基建   货币   经济体   危机   人民币   规模   风险   领域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