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大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明天,全国1078万人考生(其中浙江33.3万,包括浙股君的两位外甥)将走向考场,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冲刺。

从1977年恢复高考、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已经培养了1亿多大学生,最近三年每年考生都超千万。早年的天之骄子,早已泯然众矣。

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国最好的大学

从1898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有高校3000多所。从北大清华到C9,从985到211,多少学子为之寒窗苦读、不懈奋斗。

但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真正世界一流的大学只有1所,那就是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等诺奖获得者及大批顶级人才的战时流亡大学。

中国最好的大学

6月5日,刚好在高考前夕,有着最好视野和文笔的80后媒体人、作家杨潇带着新书《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现身杭州,在单向空间与读者见面。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西南联大有着怎样的老师和学生,当年联大师生走过的地方,现在都怎么样了?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以前没有过的细节。

中国最好的大学

回到1937年的夏天,与地理意义的公路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最出色的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之路。对于清华北大南开的教授那一代人,他们可以不必选择南下西进去大后方,他们可以留在故都或者避入租界(事实上一些人就是这么做的),或者干脆出国。对于学生这一代,他们面临的是读书还是救国这一更困难的选择,而当他们为自己的苦闷心灵寻找出路时,去重庆/昆明/成都,还是去延安也是一个难解之题。

参加湘黔滇旅行团的近300名学生,实际上是两次回答筛选下来的结果(他们都选择了前者),就像易社强说的,“在愤世嫉俗和悲观失望袭来之前,探寻真理就是奔赴昆明的理由”,但这不等于他们在当时没有纠结和困惑,我好奇,在传奇故事外,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爱好和偏见是什么?他们如何理解和处理国家与自我的危机?他们的情感结构如何养成?在前往昆明的公路上,他们每天都在与西南各族民众接触,这又会与他们自己对“国家”与“人民”的理解(这种理解在1930年代北方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不断发生演变)产生怎样的共振,乃至彼此影响?

等他们到了昆明,被刷新的认知,连同他们日记,以及陆续出版的散文、诗歌和回忆,又是如何构成某种不乏神话色彩的“文本”,进而注入西南联大这一精神共同体并绵延至今?

愿中国有更多好大学,祝愿高三的同学们,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中国   南开   延安   驿道   悲观失望   大后方   大学   联大   昆明   考生   公路   理想   心灵   精神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