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

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而说起杂交水稻,就不得不提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国内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然而令人悲痛的是,在5月22日这一天,袁隆平院士溘然离世,令无数国人痛心疾首,痛哭不已。

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杂交水稻的发展始末,一起缅怀老一辈的丰功伟绩。

重温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

袁隆平(图)

吃饭是头等大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4亿,发展到现如今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人口大幅增长168%左右。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就成为了民生头等大事。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曾“预言”: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然而,几十年的历史事实证明,艾奇逊的预言破产了。

实际上,新中国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在优选稻种、兴建水利工程、施加化肥农药、扩大种植面积等方面都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而杂交水稻的成功,也为水稻增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中国稻谷种植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上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常规水稻的增产主要靠播种面积的增加,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2571万公顷增加到1958年的3190万公顷,增加了619万公顷;单产从1.9吨/公顷增加到2.5吨/公顷;稻谷总产量从 4864万吨增加到8085万吨。

(二)20世纪60年代,大面积推广矮秆良种,产量逐年增加,至 70年代中期的1975年单产超过3.5吨/公顷, 总产超过12500万吨,再上一个台阶。

(三)20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到80年代中期的1986年杂交水稻已占全国稻作播种面积的50%,全国单产突破5吨/公顷,总产量超过17000万吨,再上第三个台阶。

(四)20世纪90年代,大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常规品种和三系、二系新杂交水稻组合先后育成和推广,在20世纪末的1999年单产达到634吨/公顷,总产达到19849万吨,再上第四个台阶。

在这5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也得到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时人口5.4亿,1960年人口增长到6.6亿,1970年人口增长到8.3亿,1980年人口已经增长到近10亿,1990年人口增长到11.34亿,2000年人口增长到12.66亿。

重温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

水稻(图)

杂交水稻的贡献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以袁隆平为首的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4年,袁隆平率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并于1966年首次报道“水稻的雄性不育性”;

1972年,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南优1号;

1975年,袁隆平团队攻克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难关,为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

自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总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其后30多年时间里,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根据新湖南报道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5%。据统计,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为中国多养活8000万人口。

重温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

国外推广

1979年,随着中美正式建交,中方首次对外提供了杂交水稻种子。同年,美国从中国引种了3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结果显示,该杂交水稻品种比当地良种增产165%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

自1980年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的输出国。杂交水稻技术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增产粮食、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西、马达加斯加等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每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约1.2亿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以美国为例,根据媒体此前报道,2019年袁隆平院士在一场活动上透露:“现在美国60%以上的稻田,种的都是我们中国的杂交水稻!” 据报道,美国每年种植水稻面积大约为276万英亩(约合1675万亩)。以此推算,美国大约有1000万亩水稻是种植的中国杂交水稻。

结 语

据《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大约有7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的9%左右。因此,粮食增产就显得格外重要。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袁隆平一生追求的梦想,希望借此造福世界人民,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如今,袁隆平院士的离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巨大的损失。他的功绩也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文/Jacky 综合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水稻   中国   单产   总产   总产量   稻谷   雄性   美国   院士   大面积   粮食   人口   面积   年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