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全集 第一章内圣

【原文】

尝调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懷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慷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 日用细故,亦深其阀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快。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慷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资所切究者也。

【译文】

我曾说过“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产生一个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会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发生。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意念。真诚念头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君子和小人都是独自处事,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到评论。

自从《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并获得知识之后,过去的言论行为都可用作个人开阔眼界充实知识的资料, 日常处理的琐事问题,更可深化个人的阅历见识。君子这样做了,他的心在遇到实事时,已能割祈公私的区别;他的心在联系道理时,又足以精辟地研究其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善的坏毛来应去掉,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该做的事。于是办一件好事,唯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去办时迟疑不决。改正一件不好的毛病,侥幸别人可能窥视不到,改正得很不得力。背地里自己独处,虚假的情弊自然会产生,这就是欺骗啊!而君子,唯想办一件善事不彻底,在晦暗中会产生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不改正,就会像肖消的流水长年犯错。暗室之中慷然不动那念如同面对天神,主心骨坚硬如同金石。在自己主持工作的地方单独行事,一定要慎之又读。这就是圣人连奉的准则要点,也是后世贤人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感悟】

其面一节,提到慎独的问题,在这里又提到“独”,延续了前面所讲,面对“独”君子跟小人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小人在独自的时候产生非分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其走向欺诈的道路;而君子在独自之时,则会生出很多真诚的念头,这是一种积极的自省,反省自身的问题,是否言语得当,是否行为有差,如果有邪念及时清理,有过则改之,无过则勉励。因此君子的思想会越来越积极,做的事也会越来越正能量,其身上散发出来的也是正能量。另一方面,小人做事喜欢张扬,到处宣扬自己的功绩;君子做事喜欢低调从事,不炫耀自己的功绩,在人前不露声色。小人的做法看似高明,实则是自作聪明;君子的做法看似吃亏,实则是高明的智慧。有些时候,不争反而为最大的争。只要事情做到了,不必去炫耀,自然会有人关注你,该得到的东西也就自然会来的。反观那些争的人,争的头破血流,惹得别人背后看笑话,自以为很聪明,实则早已成为别人之笑柄。到最后可能真的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些能够走的长远,走的顺利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不争者。平日独自一人时要多关注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这样呈现在别人面前的就是君子的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前言往行   细故   人时   公私   善事   功绩   金石   得失   君子   小人   能量   念头   全集   真诚   东西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