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名将之一,史称“腓特烈大帝”。18世纪中,他率军征战接连大胜,无比荣耀,于是开始关注士兵的军装军容,把它们作为强大军事实力的“脸面”。

一次,腓特烈大帝注意到许多士兵上装都很整洁,可是右袖口的背侧都有一团难看的污渍,便问随行的军官雅各:“战士衣服上的那团脏东西是咋回事?”雅各答:“士兵们为了图方便,每次脸上出汗或有其它脏东西便用袖口去擦,日久了就成了这样子。”腓特烈大帝不满地说:“这样做跟屠夫伙夫又有什么区别!我限你在3个月内负责整改此事!”雅各不敢大意,下令士兵不得再用袖口去擦脸,否则将受严惩重罚。

可是3个月过去,虽然不断有士兵挨了罚,他们还是会重犯。雅各严厉地把士兵关起来拷打,引起了众怒,到腓特烈大帝再度来视察时便有意穿上了带污渍的军装。腓特烈大帝了解了情况,对雅各说:“难道你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如给士兵的袖口都钉上三粒金属扣子,或许这样就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了。”雅各半信半疑,还是遵照执行了。

很快地,所有士兵的袖口都钉上了三粒钮扣,由于他们想再用袖子擦脸便会先碰到纽扣被擦痛,果然再没人把袖口当毛巾了,士兵们的军装自然也整洁了很多。

这个故事给我们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有着很大,也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启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并常常感叹学生不听话,没长性,不思悔改,甚至是不进油烟,让人失望透顶。而大家采取的往往也是情绪化的惩罚措施。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教育效能是短期的,并不能保证学生下次不会再犯,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破罐子破摔。其实,比惩罚更有效的,是让犯错者认识到错误,并想办法为其设下障碍或转移目标来阻止错误的发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而且教育意图是隐性的,还能让犯错者对教师更加信任和感激。

如,一位小学低年级老师曾好长时间为学生课间饮水秩序混乱而自己又担心孩子们推搡嬉闹极易发生烫伤事故的发生而苦恼不已。后来她从三粒钮扣和银行的“一米线”中受到启发,将正在喝水的学生和等待喝水的学生通过“一米线”来进行隔离,并要求学生的双脚必须站立在饮水机旁边的小脚丫贴图上才可以接水饮用。不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也使教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洁可爱。

还有一所学校,教学楼的扶梯是材质较薄的不锈钢管做成,而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却喜欢将扶梯上方的木质表面当成滑梯来玩耍,一个个排队由上向下滑动,到最后常常摔倒在一楼的栏杆旁边,且多次将不锈钢栏杆踢弯或折断。为此,班主任老师多次批评无效,抓现行示众,学生们也毫无改变。后来,老师让学生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建议学校将折弯损伤的钢管做成一个“警示风铃”悬挂在楼梯旁边。如此设计,不但成为学校楼道文化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而且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再做这样的游戏。教师变自己解决问题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变企图改变学生的强制性思维方式为贴心提醒服务的更加人性的思维方式,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一举两得。

学习三粒钮扣的思维智慧,尝试用“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的思维方式,不啻为解决烦扰的一种好思路。这种处事方式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反省,当教师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了一个个学生问题,才真正能够养成一种反求诸己的工作习惯,也有益于教师本人的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和专业情感的进步与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雅各   普鲁士   污渍   扶梯   袖口   钮扣   课间   军装   大帝   士兵   独特   发生   老师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