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佰》中思考中国的集体记忆


从《八佰》中思考中国的集体记忆

最近《八佰》占据全国各大影院,也成为影院重开后第一个形成集体话题和热度的电影。

不得不说管虎是一个好导演,他用一群最最普通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人从“于己无关”到“觉醒”的过程,他没有去塑造英雄,因为电影里的八百勇士都是英雄。

曾经日军侵华做足了功课,1937年7月7日,日军揭开侵华序幕时就曾对外宣称:“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何其狂妄,但是你却不得不承认,在当时中国社会环境之下通过外部看到的情况确实不能不让人做出这样的判断。可是,这些外部势力始终没有理解中国,不了解一个延续5000不曾断代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当民族到了生死关口,面临“国亡则我亡”的关键时刻,被看成不值一提的中国最普通的民众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足以抵抗任何企图将中国置于死地的势力。就像《八佰》里展示的那样:逃兵变成了不畏生死的英雄;兵油子变成了护旗手;汉奸变成了战地记者;黑社会变成了送电话线的奔跑者;冷漠自私的商人变成了捐献家产的援助人。他们或许脆弱、冷漠、惜命、自私,但是在这一刻突然觉醒,不做亡国奴的意志让这一股力量变得巨大无比。

《八佰》场面是否恢弘其实是次要的,它所传达的精神才是核心。特别是在今天,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与西方社会从文化到政体和意识形态都有着区别的国家和民族崛起之时,西方社会试图再次聚众而攻的时候,只会再次唤醒潜伏在民众精神意识下的集体记忆。

这种集体记忆与今日环球日报刊登的以色列学者所写“应重视中国的“绝不再重演”心态”中所说的中国人的“绝不重演”心态异曲同工。曾经中国的“百年屈辱”源于清朝因腐败和叛乱导致的衰弱,而正是由于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和法律,“百年屈辱”才真正开始。这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绝不再重演”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中,羸弱是当今中国民众根本无法接受的。

因此要相信如电影中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当国家面临危机之时,任何一个民众都会汇聚成河成为支撑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政和   中国   护旗   以色列   集体   屈辱   民众   势力   影院   冷漠   自私   心态   力量   记忆   英雄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