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我国脑瘫儿仅有部分能在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其中能坚持完成理想疗程的又是少数。因此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辅助器械是促进脑瘫康复,减少、减轻脑瘫致残的有效措施。特别是1岁后尚不能独站、独走的孩子,器械辅助立位训练,是独走的重要基础。

通过临床观察到,我们推出的立板及坐起椅,不仅是肌力训练的辅助器件,也具有矫型器功能,有助于纠正脑瘫常见的下肢异常。因其价廉、操作简单,也适于家庭应用。为了帮助家庭经济暂时还未富裕的脑瘫孩子家长能够自制,或花钱不多请人制作,现介绍如下:

1 立板

1.1 基本结构 高100cm、宽55cm立板,距左右边各14cm,自底向上65cm开两个3cm宽透空槽,此二槽中间再开一个高45cm同宽透空槽。立板上部包海绵、人造革,底部与其90°加一前后20cm的托脚板,立板两侧加牵拉固定板。立板通过辅助固定架或直接与墙面倾斜10-15°固定,也可与坐起椅背对背相互支撑。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1.2 辅助用品 宽5cm,长100cm、55cm×2、45cm×2尼龙搭扣带或绑带5条,分别用于固定胸腰部、膝关节、踝关节。配合绑带保护用海绵片;腘部用小垫;适合足底应用不同楔角的楔形板(木心、外包防滑人造革);调节弯腰取物高度的小方垫;跨步站小凳;踢物用塑料瓶等。

1.3 训练项目

1.3.1 立板捆站 正位靠立于立板上,用绑带通过2个透空槽将胸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固定在正确位置,绑带与肢体间加保护性海绵片。有膝反张的腘窝部加适宜厚度的小垫;有足内/外翻的用小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于前脚掌加适宜楔角的楔形板。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有半脱位倾向的取髋轻外展、内旋位站立。站立中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及用玩具锻炼手功能。

1.3.2 捆站髋关节屈伸训练 将捆站之胸腰部固定带绑于骨盆中下部,用玩具、语言引导做弯腰拾物游戏。根据可弯腰程度,玩具放于适宜高度的小方垫上。弯腰运动时操作者应用手/足协助固定孩子踝、足于正确位置。此项目不仅锻炼腰背肌、改善髋关节屈伸功能,对小腿后侧肌痉挛所致的尖足、腘绳肌痉挛所致的屈膝、髂腰肌等痉挛所致的屈髋也有明显对抗作用。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1.3.3 捆站跨步站 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引导孩子主动抬腿跨站于小凳上,高度以膝关节屈曲90°为宜,5分钟两下肢交替一次。跨站时保持正位站,两腿轮流持重。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1.3.4 捆站踢物 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引导该下肢做踢瓶、踢物游戏, 先近后远、先低后高,双足交替。内收肌紧者应做向外前方踢物。

1.3.5 捆站牵拉腿 对大腿内侧肌、小腿后侧肌群痉挛或有挛缩倾向的,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操作者将该下肢轻缓向前上方90°及适宜外展方向牵拉,牵拉过程保持足背屈70-80°。牵拉到位后保持30秒,然后回原位再牵拉,并对肌群、肌腱进行按摩。双下肢交替或侧重一侧。我们观察到,有些脑瘫孩子仰卧在垫子上牵拉按摩后肌张力已下降,内收角已增大,足背屈快慢角差已减小,但站起来扶走又出现尖足、剪刀步;对这些孩子改成上述立位功能训练同时牵拉按摩,再扶走时多数尖足、剪刀步就明显减轻了,显示处于立位持重状态下的上述治疗,对抗立位持重状态下出现的异常效果更好。

2 坐起椅

2.1 基本结构 座高48cm椅,座面40×40cm2。座椅两前腿间加一平板,距两前腿外缘7cm处各开一3cm宽透空槽,自座面至距底边10cm处。此二槽间再开一同高、宽透空槽。扶手、椅背高度适宜,座面、椅背包海绵及人造革。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2.2辅助用品 适宜高度踏脚凳、数块调节高度用小木板、足底用小楔形板、踝部及小腿绑带、膝间垫、海绵片等。

2.3 坐起训练

患儿正坐于上,足下垫适宜高度踏脚凳,可加小木板至膝关节屈曲90°或膝关节略高于臀部。通过透空槽将踝关节及小腿固定,用楔形板矫正足内/外翻、尖足。内收肌群较紧或扶迈步有剪刀步及坐起时膝向内弓的,两膝间用适宜膝间垫阻挡到起立时两膝与两足同宽,膝间垫可加小带固定于两膝。用玩具、语言引导孩子做起立、坐下运动。孩子可借助扶手上肢亦用力协助。初起训练操持者可轻拉双手相助。坐起运动中操持者可用手扶持矫正足、踝、膝于正确位置。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板及坐起椅

3 立板、坐起椅训练注意事项

3.1 适时开始 正常小儿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两下肢能支持体重;7个月时还能高兴地蹦跳;9个月已能扶物站立。因此按正常发育规律,脑瘫儿7-8个月即应开始循序渐进的立位训练,扶站不能以正确姿势支持体重的辅用立板捆站,矫正为正确姿势后,进行下肢持重及髋关节屈伸等训练。如果不按运动发育规律适时进行促进正常、抑制异常的训练,不仅中枢神经系统可形成较难驱除的错误模式,还会出现肌肉挛缩或废用性萎缩、骨关节损伤等。1岁后尚不能翻、爬、站、走或姿势明显异常的,应以立位训练为主,可辅用立板、坐起椅等。临床观察到

在抗佝偻病及全面营养支持的同时,适时进行立位训练,不仅无因下肢持重造成的O/X型腿,而且骨关节发育更好。已有不少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骨密度增加及关节的发育除营养物质外,持重及运动缺一不可。

3.2 要有适宜的量 立板、坐起椅辅助的立位训练一般宜每日2-4次左右,每次20-30分钟。1岁左右的孩子用时,还要同时训练独站、蹲起、独走等。能独走、姿势无著异常,停用器械辅助,应将相关训练融入游戏引导孩子进行。

3.3 可购入 不愿自制,亦可购入立位促通训练单元(北京东方明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北京中康开元神经科学研究所监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持重   绑带   楔形   椅背   膝关节   人造革   下肢   小腿   海绵   小儿   关节   适宜   异常   高度   正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