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不仅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还格外的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到一定的阶段,父母就会发现孩子不太对劲,会变得执拗,特别难说服。这个时候就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秩序敏感期是指宝宝对秩序十分敏感的一个时期,从宝宝出生一直持续到4岁,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事物的秩序有着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了日常生活习惯的顺序,即秩序感。秩序敏感期是让宝宝形成秩序感和规则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帮宝宝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他的成长会大有益处,可以让宝宝养成做事有规划的好习惯。因此,当宝宝进入秩序敏感期时,一定要保护宝宝的秩序感,带他建立规则意识,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一个有秩序、懂规则的人。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的主要表现:门铃声响起,孩子非要自己去开门,如果其他家人先行一步打开了门,那么孩子非要客人出去、关上门,然后重新再按一次铃、重新开一次门。

吃饭时,孩子要自己夹菜吃,如果大人帮忙夹到碗里,孩子非要倒回去,自己再重新夹一遍。

餐桌上,家人的座位顺序必须固定不变,谁坐在哪里就应该坐在哪里。

睡觉的时候,孩子会习惯父母在什么位置,如果一旦被打破,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让父母换回来。

组装玩具时,孩子会极力主张自己装,如果有人帮他装好了或者哪怕装了一点,孩子也会把这个玩具拆掉重新自己再装。

外出时,孩子必须要自己按电梯,如果别人提前按了,孩子就不干,非得重来一遍。

过马路时,遇见红灯不能走。如果大人往前走了,孩子非要拉着你退回来,一直等到绿灯才能走。

垃圾必须扔进垃圾桶里,如果一路没有看见垃圾桶,孩子就会把垃圾紧紧攥在手里。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孩子强烈的秩序意识,家长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让这样的意识内化,让孩子逐渐明白规则的含义,以及明白规则给孩子带来的好处。等孩子逐渐知道了什么是规则,不遵守规则又会有怎么样不好的结果,孩子的内心就会对规则逐渐产生应有的敬畏,并且主动的去维护已有的规则。

因此,家长应关注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1、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是培养孩子条理性的重要前提。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条件,把他每天起床、睡觉、做游戏、看动画片……的时间都相对地固定下来,然后严格按照时间表行事,使宝宝对时间安排的条理性建立起基本的概念。

2、通过穿衣服、脱衣服学习先后顺序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他分辨什么是先、什么是后,让宝宝寻找出一种自我顺序感。比如把为宝宝穿衣、脱衣的全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贴在醒目的地方,还可以将穿衣脱衣的顺序编成儿歌,录到复读机中,等宝宝做角色游戏时,就可边听儿歌,边根据照片的步骤,一步一步帮助宝宝穿衣、脱衣。这样,不仅能在游戏中教会宝宝穿衣、脱衣的方法,同时培养做事的条理性,还可以让宝宝在自由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3、建立小书架

在秩序敏感期中,宝宝最喜欢在“有序的位置”找到物品,所以不妨在家里放一个和宝宝一样高低的小书架,让他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在书架上分别贴上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宝宝在模仿中很容易分辨哪些是爸爸的书,哪些是妈妈的书,哪些是宝宝的书……慢慢地,宝宝就能学会分辨大小及分类整理。此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利用秩序感,建立规律有序的学习气氛。比如每天晚上,定时和宝宝一起“看书”,教宝宝按顺序一行行地“阅读”,一页页地翻书,还可以给宝宝反复朗读儿歌、童话,让宝宝体会其中的节奏、韵律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宝宝看书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秩序感。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4、支持宝宝帮物品归位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做事的主动性特别强,当他发现什么东西不符合心中的秩序感的时候,便要动手去做。但是,宝宝的身心发育有限,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还会把东西弄坏,把场面弄糟。比如,想帮妈妈洗碗,却洗不干净,弄得到处都是洗涤液;想把饮料箱放回原来的位置,但是由于人小力气小,不但把箱子弄坏了,还搞得饮料瓶满地都是……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妈妈不要觉得宝宝“碍事”或“笨手笨脚”,就让他按着心中的秩序去完成,这有助于宝宝形成规则生活的意识。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5、趁机立规矩

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也会非常遵守和家人的约定。当然前提是大人没有首先做出破坏约定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培养一些好习惯。

例如可以在这个时候教会孩子整理他的玩具。可能开始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多带着孩子整理几次之后就会发现把之前常放在一个地方的玩具换了地方他就会抗议。没关系,这样反而很好,趁着现在对孩子说,"我忘记了,不如你做给我看?"当孩子整理好以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这个时候孩子还是会对别人的称赞全部兴高采烈的接受的,他们还没有学会怀疑称赞的真假。逐渐的把更多的任务交给孩子,但是命令的语气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谨慎使用,强制反而会更多的引发孩子的逆反。

生活中很多的习惯已经可以在这时让孩子自己去遵守,如果做好了,也能够避免以后更长的时间里,还要不断的去提醒孩子很多生活琐事,你的唠叨孩子是不喜欢的。而且良好秩序意识的建立,也为孩子以后能够井井有条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打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所谓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原因就在于宝宝内心的秩序感需要外部环境保持最初的状态,他才会喜欢!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美感。如果宝宝经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和和睦睦的人际氛围,那么宝宝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规则的美好心理。

当宝宝第一次吃饭就被要求使用餐巾纸擦嘴、不端着碗到处走、吃饭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摇不晃;当妈妈从小就坚持每天睡前给宝宝洗脚;当妈妈要求宝宝进家门就要换上拖鞋,上床就脱鞋;当妈妈从小就要求玩过的玩具要放进玩具箱……即当妈妈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时,只需一两句话就奏效了。而等宝宝很快接纳了杂乱无章的“秩序”后,即便妈妈每天唠唠叨叨都难以改正了,因为乱象也是宝宝内心秩序的一种。所以,尽早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宝宝建立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秩序   敏感   意识   规则   宝宝   条理性   儿歌   顺序   爸爸   父母   习惯   玩具   妈妈   孩子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