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鸡娃”“内卷”成了教育焦虑的代名词,一度也让不少学生、家长苦不堪言。而近期实施的“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长又开始担心,孩子能学足、学好吗?

家长有焦虑是非常正常的,因为高考的逻辑没有改变,学习的竞争逻辑没有改变,但学习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请记住:不管教育政策如何变化,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双减”政策下,孩子补差不能再依靠补习班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1、保证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不会自主学习,就是坐在课桌前也会分心,很有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呢?是否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大声聊天呢?又或者总是担忧孩子要不要喝水,吃不吃东西,打断孩子学习思路呢?如果有以上行为,孩子不会自主学习,学习精力不集中就在所难免。

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氛围,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还小,定力不足,即便是成年人,也不是谁都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所以,家长想要孩子自动自觉的学习,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桌子上没有过多的干扰项,只有与学习有关的物品。环境到位了,孩子才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多了解一些常见的学习技巧,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孩子,帮助孩子掌握高效学习方法。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2、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

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犹如航船在浩瀚的大海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向哪里走,所以在学习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努力用成果证明自己可以学,可以进步。

第一,指导孩子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远期的学习目标相比,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孩子较快地体验成功。随着一个个近期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完成,孩子会越来越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整个学习任务,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学习的热情会逐渐高涨,自己的学习动力不断增强。

第二,给孩子设置跳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稍高一点而又现实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基础为他们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第三,把复杂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孩子不愿意主动完成某些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任务太难,尤其是复杂的学习任务。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决。如果把复杂任务分解成具体的、便于完成的简单目标,可以使得学生感到任务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一步步完成任务,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学习的本身也是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多成就感、满足感,也会让他们因为对某些事物的更多了解而变得兴趣更浓厚,甚至在自信心上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其实他们每天也都在接触这些,但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更关注的是“分数”“成绩”这种结果性质的问题,使得我们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可,导致孩子们缺少了这些积极一面被强化的机会。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父母从日常小事中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举个例子:孩子有时候会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跟父母讲,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这种听课质量给予肯定,表扬孩子竟然能够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都记住了,如此一来强化孩子注重认真听课的习惯。

很显然,如果孩子在意家长的这种肯定,那么认真听课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他的“需要”,他自然就会主动地去做。这只是听课,那么预习呢?作业呢?总结复习呢?甚至是一些超前学习呢?其实道理都是一样——让孩子觉得他这么做是有意义的,这才是他们坚持的关键。所以父母减少无谓的说教,从一个个具体的事情上入手才更有意义。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4、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孩子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习惯是决定学生能否“坚持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养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可以说好的习惯难以养成,但容易保持;坏的习惯容易养成,但难以放弃,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第一,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要有预习笔记;精读教材,勾划重点;标出不懂之处,在有体会时及时记录;对重要词语、概念借助工具书,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等等。第二,循序渐进的习惯。指导孩子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深入,点滴积累,使孩子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第三、勤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第一步首先要回忆,既不看书,也不看笔记,也不动笔,全凭脑子想,让知识在头脑里重现,并仔细想一想: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真正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不完全懂?通过回忆,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通常,能回忆出来的内容,基本上是自己已经懂了的部分。回忆不起来的内容,也是自己没有弄懂或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回忆以后,再通过课本或笔记有的放矢地去重点复习自己不扎实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5、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能够自觉学习,而是自身学习力不足。孩子自我学习能力不足,一碰上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就会从内心产生抗拒,更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想要孩子自主学习,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即便是假期,每天也要要求孩子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写家庭作业或者做相关的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收获到学习的喜悦心情。

当孩子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时,可以引导他们听音乐、学绘画、练书法,或者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只有当孩子养成了相应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升。

6、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家长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习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指导孩子利用工具书、在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询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双减”政策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7、及时评价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效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要给予适当奖励,这可以将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奖,过度夸奖会使孩子忘乎所以,不能认清真实的自己。及时评价孩子,要求家长评价孩子要适度,即真实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做的还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能力   政策   作业   积极性   成就感   家长   习惯   近期   目标   评价   孩子   环境   知识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