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引发全国热议的“双减”,全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11月1日,安徽出台了《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双减”政策文件正式出台。《方案》对作业布置、批改、校外培训收费等问题做了明确要求,这标志着双减政策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当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后,无数家长却焦虑不已。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受“一考定终身”的影响。很多人觉得高考决定命运,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如果别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自家孩子却落榜了,那孩子的一生都毁了。为了避免这一天的到来,在孩子上学时,我们家长就开始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成绩,生怕自家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二是家长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学知识:认字、背古诗、做算数,但家长只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却不明白“知识不等于文化”,更不明白当“知识不能学以致用”时,学再多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出发,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先成人,只有孩子身心健康,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孩子,他们还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摇国之根本,国家自然不会答应。家长一系列的担忧无非就是希望孩子好。实际上国家的期待与家长的初心是一致的。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家长如何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呢?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只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吗?即使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也必须要他学习好。我想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学再多的知识也是为了过得好。这才是我们身为家长的初心,只是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前进,在这个大环境中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孩子人格健全是孩子学习好、收获幸福的根本,但学习好没有健全的人格作支撑,他就成了一个拥有知识的怪物,一如北京大学吴谢宇弑母案,害人害己。所以,父母做任何事都应该以孩子身心健康为基准,既是对孩子负责,又是对更多的人负责。

可见,人格健全、品学兼优、成人达己才是我们家长内心最想要的孩子。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二、孩子补习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发现补课时间越长,学生学业成绩反而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有百害而无一利”:随着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的增长,他们的成绩不增反降。

以初中阶段为例,有34.9%的成绩优秀初中生每周补课超过3小时。但无论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而且,过度补习还会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上课频频出现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甚至引发厌学、焦虑、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通过补习来提升成绩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报告》还指出,中学阶段,父母过多关注子女学习,尤其是考试成绩或名次,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比补课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三、家长真的觉得上辅导班特别有用吗?

给孩子上过辅导班的家长们应该都有一种体验,上辅导班后,孩子短期内成绩可能有所提高,但是时间长了,成绩又下来了。 辅导班给了孩子短暂的知识,但是也给了孩子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辅导班时间短,讲的知识多,一般没有系统的练习,孩子却觉得自己会了,再到班里由自己老师讲的时候就懈怠了。长期下来上课就不注意听讲了,不仅成绩没上去,还养成了上课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这样孩子的成绩怎么能高呢?

说真心话,辅导班只是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有的家长总是觉得对孩子的学习不做点什么,心里没底,那就报班吧,应该有用。补课给了家长心理安慰,在孩子成绩差的时候可以心安理得。反正该给你花的钱我也花了,该想的办法也想了,孩子成绩差可能就是太笨了吧。但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花钱就能买来的吗?我们给孩子花着最多的钱,却用着最少的心。想想我们给孩子最多的是什么?玩具?零食?辅导班?时间?陪伴?教育?


只要花钱能买到的我们极力满足,需要用心付出的我们却很吝啬。我们花很多钱去给孩子报班,却吝啬于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和温暖。我们用尽所有精力盯着孩子的成绩,却从不在意孩子真正想要什么。这样的付出是一种假付出,这样的投资是一种伪投资,家长花钱也只是买一个自我安慰。现在“双减”政策落地了,辅导班都没得报了,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家长却连感动自己的机会都没了,所以,家长就显得很焦虑。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四、孩子在高考分数上竞争过了别人就是成功了吗?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上了985、211就不愁工作了。但是,如果以清华北大或985、211为目标,录取率是5%甚至是1/1000,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除去那5%的孩子,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人,除非你的孩子特别擅长考试,不然得多努力、多累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你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超过那95%的人呢?

别忘了,现在普通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而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工却供不应求,大学生比职校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多了。况且,“高分低能”已经很难适应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双减”政策落地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我该怎么办?

孩子应该具备的学习力、内驱力、创造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光靠上课和补习是永远无法获得的。所以:

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能再认为给孩子多报班就是尽责任,而是要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断去补习的功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焦虑   政策   初心   作业   辅导班   身心健康   校外   负担   家长   父母   阶段   成绩   孩子   知识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