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有位妈妈很苦恼,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偏去做,她跟孩子讲了很多道理,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次,孩子却不听,惹得她经常发脾气。

妈妈说,她家住在五楼,没有电梯,需要走楼梯。她女儿喜欢把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说楼梯扶手没人擦,会把衣服弄脏磨破。

尹老师说,既然发现讲道理没用,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刻停止。

妈妈有点情绪,说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尹老师后面怎么建议这位妈妈的,我们一会儿再讲。

我看到这个案例时也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做错了事,如果家长不跟他讲道理,还要怎么做呢?

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01育儿疑惑: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孩子依然听不进去‍

相信很多父母说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尤其当他们生气时。

这句话除了让父母们发泄一下怒火,其实意义不大。毕竟,说过多次的话,如果管用,就不用总挂在嘴边,也不会那么生气了。

父母们会疑惑,孩子做错了事,给他讲了很多遍道理,为什么他下次还是犯错呢?

1、孩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他的目的,若父母不明白这些,讲道理对孩子就不起作用

有位妈妈正在喂1岁的女儿吃饭,突然她看到5岁的儿子正用脏兮兮的手拿起一块小蛋糕,准备放到嘴里。

妈妈提高音量,“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呢?现在就去洗手,洗干净了再回来。”

孩子不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吗?为什么不去洗手,故意引发妈妈的怒火呢?

孩子每一项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他的目的,他大概率上也清楚,做这件事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后果。

男孩看到妈妈在喂妹妹,无视他的存在,他想引起妈妈注意。于是他故意用脏手去拿蛋糕。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妈妈允许的。

果然,妈妈对他训斥一番,他成功吸引了妈妈的注意,得到了妈妈的关注。

父母对孩子讲道理,若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讲道理对孩子就起不到作用。

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2、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未被父母惩罚,只是被父母说教一番

有个5岁的小男孩喜欢玩玩具水枪,常常拿着水枪在小区里玩耍。

妈妈跟他说了很多次,不要将水枪头对着别人,尤其是小朋友。但男孩不以为意,妈妈见他不听,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几句,并未在这事上和孩子认真。

有一天,当孩子拿起水枪射击时,不小心将水滋进一位小女孩嘴里,女孩刚好吃进一颗糖还没来得及咀嚼,糖被水冲进了咽喉,卡在了嗓子眼里。

女孩的妈妈一阵手忙脚乱,才让女孩把糖吐了出来,有惊无险。

男孩知道自己闯了祸,愣住了。

这时又传来妈妈熟悉的指责声,“说了多少次不让你拿水枪对着别人……”

在这件事上,父母当然有责任,他们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一味说教,从未惩罚、禁止过孩子。而孩子听多了父母的说教,只是会产生“免疫”而已。

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3、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控制父母,挑战父母

《孩子:挑战》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妈妈正在客厅和朋友聊天,小女孩珍妮特穿着一件大号睡衣站在楼梯上,笑嘻嘻地看着妈妈。

妈妈很快发现,珍妮特穿的是一件大号睡衣,她的双脚被睡衣下摆盖住了,如果不提起睡衣裤脚,珍妮特走路时会有被绊倒的危险。

妈妈提醒珍妮特,让她提起裤脚,上楼去睡觉。

珍妮特慢慢转过身,慢慢地走上一级楼梯,又转身,朝着大家看。后来,她坐在楼梯上,伸开腿,让睡衣裤脚来回摆动。

妈妈又喊她,快点提起睡衣,马上去睡觉。

珍妮特是故意的,她知道大号睡衣的风险,可她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不知道危险所在,以引起妈妈的注意。

睡衣和妈妈都在她的控制下,她感觉很得意,内心充满了挑战妈妈权威的满足感。

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02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所以,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关键在于,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回到本文开头,尹建莉老师回复那位妈妈,既然讲道理没用,那就行动起来。

她建议妈妈找两块抹布,她和孩子一人一块,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梯的乐趣。

妈妈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呢,光想到给孩子讲道理了。

再比如,孩子不洗手就想吃东西,妈妈可以说:“如果你不洗手,我会选择不和你一起吃饭。”她拿走食物,离开餐桌,直到孩子洗干净了手才可以继续吃东西。

对那个喜欢对着别人玩水枪的小朋友,父母可以告诉他,如果他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水枪会被没收,不能继续玩。

而面对不想睡觉,不断挑战妈妈的珍妮特,妈妈可以保持沉默,请爸爸带走珍妮特,或者她直接走到珍妮特身边,带她回自己的房间。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们,不强迫他们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

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想改变孩子,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03结语: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排在第一位,可见,父母们有多喜欢用这种方式。

不过,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并非只能靠语言。

从父母讲道理到孩子接受道理,并非几句话就能实现,这中间隔着不远的距离。

有时候,用行动影响孩子,而不是语言。

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说得就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道理   语言   孩子   目的   裤脚   水枪   大号   多少次   睡衣   楼梯   女儿   父母   男孩   妈妈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