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最新信号!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

笔者8月8日,发表了《影响中国商品房价格的因素和未来走势(系列汇总)》文章提出,央行实施宽松、稳健、紧缩货币政策和国家实施宽松、稳健、紧缩财政政策等对商品房价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文章看一看)。

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当前的宏观形势进行了分析,也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

数据来看,上半年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从物价走势看,美国通胀形势最为严峻,其货币扩张相对名义GDP增速的偏离也最大。6月美国CPI达到了创13年新高的5.4%,较上年末上升4个百分点,当月欧、日CPI分别较上年末上升了2.2个和1.4个百分点。

要合理看待2008年危机后和2020年疫情后两种量化宽松政策的区别,正确认识货币和通胀之间的关系。疫情后央行和财政配合大量增加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2021年全球通胀明显升温。当前我国通胀压力整体可控,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自去年5月起就领先其他大型经济体逐步回归正常,今年6月末我国M2增速为8.6%,与疫情前基本相当,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宏观上稳住了物价。

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央行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健全运用LPR定价机制,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银行将LPR嵌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增强LPR在金融机构内外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

二是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将原有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存款基准利率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这既维护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也有利于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引导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目前各金融机构均已落实利率自律机制有关要求,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情况良好,落地平稳有序。从挂牌利率看,全国性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基本保持不变,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中长期限存款挂牌利率有所下调。

2021年前6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对实体经济保持了较强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3万亿元。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较多。二是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明显多减。三是企业债券同比少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高于上年同期。四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明显少增。五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同比多增。

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说明从宏观上看我国利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利率环境。

总体来看,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

一、目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1、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2、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更加凸显,通胀明显走高。

3、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可能放缓,部分领域投资增长偏弱,餐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尚未完全修复,经济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

4、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不良资产、影子银行反弹压力仍需关注,经济潜在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加快、绿色转型等中长期挑战也不容忽视。

5、二季度,CPI涨幅温和,PPI阶段性走高,对通胀的担忧始终存在。

6、中长期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二、《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采取下一步重要措施

1、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聚焦支持实体经济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将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增强前瞻性、有效性,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更好发挥它们在稳企业保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2、避免发生通胀或通缩

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低基数等因素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有待于进一步客观对待。

3、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4、做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定位, 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根本上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5、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协调。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聚焦早期纠正,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专业化、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加大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分类施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6、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畅通贷款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巩固好前期贷款利率下行成果。同时,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并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延续前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再次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笔者认为,这一政策信号,让国民更加坚信,国家政府对商品房管控的力度以及政策延续性,也能达到商品房价格稳定的预期。

阅读完之后,您有何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央行   政策   通胀   供应量   连续性   疫情   货币政策   利率   实体   融资   货币   信号   房地产金融   稳定   银行   金融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