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一幕,警察局里,苏大强指着自己的女儿苏明玉说:“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透了苏明玉的心,使她突然意识到,她终究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模样——她的母亲…...

苏明玉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母亲强势,父亲懦弱,从小到大她都不被重视,她所有的一切都排在两个哥哥的后面,这使她憎恨自己的家庭,讨厌自己的母亲。

但是,要说苏明玉遭受过什么严重的伤害,并没有,她只是一直被忽视。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需求和情绪感受,这和她母亲的强势有很大的关系,而成年之后的她那么决绝,一方面遗传了她母亲强势的性格,另一方面,主要来她童年的情感缺失。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其实,像苏明玉这样的家庭环境,在中国很常见,父母教育孩子介于做与不做之间,我们称这样的父母为不称职的父母。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作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关于不称职的父母是这样描述的: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这类父母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易察觉且难以界定。他们的伤害方式不是打骂,而是疏忽,他们的子女就像没有父母似的,不被关爱,被剥夺了童年。

而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了解这些不称职的表现,才能尽可能去避免,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不称职的表现: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童年缺乏关爱是父母不称职的典型表现,这种影响会持续到成年之后,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苏明玉就是这样的例子。她是个工作狂,朋友很少,怕麻烦不谈恋爱,工作的累了,回家就窝在浴缸里睡觉。对于她来说,通过自己双手挣回来的,才让她有安全感。

《原生家庭》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工作狂莱斯,他描述自己除了工作什么都不会,这也导致了他婚姻危机。追述到他的童年,才知道他从小就负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母亲生病,父亲不作为,除此之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弟弟。

童年情感的缺失,使莱斯无法摆脱忧虑,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他便学着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感。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于是,赖斯成了工作狂,他甚至觉得除了工作以外,他什么都不会。一来,工作可以让他不必直面内心的孤独以及被剥夺的童年和成人生活;二来,工作也强化了他长久以来抱定的信念——不论多么努力都不为过。

无论是苏明玉还是莱斯,他们都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所以在生活中,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成了自私的人。

现实里,孩子除了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这就要求父母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父母不称职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对孩子的不作为,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先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的同一性。

也可以理解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前段时间热播剧《想见你》里面的陈韵如,她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观她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都争着要弟弟,她就像是多余的人。

这一切,使得陈韵如缺乏自我认同,她经常戴着耳机,仿佛那个是她的保护伞,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才会让她有安全感。陈韵如将父母对她的抛弃,都归罪于自己,她总觉得是她做的不够好,如果能够让父母满意了,就不会这样了。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正是因为父母给的爱不够,孩子才会产生自我怀疑,他们会试图掩盖父母的不是,忘记被忽视的现实,给自己一个希望。

不称职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另外一种影响,就是性格的卑微。

《原生家庭》里面有个例子,42岁的梅勒妮结过两次婚,也曾和几个男朋友同居过,但都没有结果,她依然单身,依然觉得空虚。

原因是梅勒妮每次挑中的人不是懒鬼就是混蛋,她相信如果自己足够好——竭尽所能地去付出、去爱、去担忧,总能换来他们的爱,然而每次都让自己身陷囹圄。她对每一个人都甘于奉献,除了她自己。

梅勒妮是爱情里卑微的那一方,她习惯性的去讨好别人,压抑自己。一旦出现了中情况,两个人的关系就变的不平等,而卑微的个人明显低于对方,这样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

梅勒妮性格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她父亲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母亲性格懦弱,所以每次父亲发脾气,负责去安抚的那个人一定是她,梅勒妮这种竭力拯救落魄男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在不断的重复着童年时期的情结。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家长不称职,对孩子也有伤害

避免做问题父母

爱不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要避免做“问题父母”。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孩子,而一个称职的父母必须做到:

满足孩子基本物质需求,这是最基础的条件,也是基本上都能实现的事;

保护孩子身体免受伤害,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安全意识;

满足孩子对爱、关怀和更深层次的情绪感受,在伦理道德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只有父母有所作为,孩子才能安全、健康的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包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孩子   工作狂   卑微   安全感   童年   性格   父亲   家长   母亲   父母   需求   自我   关系   家庭   情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