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求学十几年,总有概率遇到几位没有师德的XX老师,这类老师不顾自己本该受人尊敬的身份,或是威逼利诱学生让家长都参与到送礼大军的队伍中,或是随心情不分青红皂白体罚学生,或是各种跪舔有权有势的学生家长……

但最近霸屏热搜的这位蒋老师真是刷新了小师妹的三观,她简直是无所不“能”: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这位蒋老师因其恶劣行径遭到网友一致声讨。看了蒋老师在家长群的发言截图,用“学生的噩梦、家长的不幸、菁菁校园的耻辱”来形容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老师最多是停职处分,而被她伤害过的学生心里的伤如何愈合,这样可怕的记忆可能会伴随一生,对家长来说没有比伤害自己的孩子更让人气愤的,小师妹相信这位蒋老师一定会有“报应”的。

如何能从方方面面给予孩子最全面的保障,一直都是各位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小师妹今天从保险的角度来谈谈如何为家长们的心头肉合理配置保障。

1.搞清配置原则不花冤枉钱

2019年开年之际,第一篇方案文想献给孩子。小师妹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有购买保险的冲动都是因为有了宝宝,希望他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能获得最全面的呵护。

尽管已经很多次都强调过保险配置的原则是“先大人后孩子”,可是家长们总是很难控制自己啊,每次咨询时一上来就眼中只有孩子了。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但是很多宝爸宝妈给宝宝买保险的时候是盲目的,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大多是听亲戚朋友介绍某款产品不错就跟风买了,但事实上保障是否实用、保额够不够、购买顺序对不对都是不了解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钱花了,但是保障不一定全面,甚至有些人花了高价却买了保额非常低的保险(例如买XX福的家长小编就看不懂),那么宝宝的保险究竟应该如何配置呢?

今天本文的宗旨就是花小钱办大事,不花冤枉钱。

给孩子买保险常见的误区:

(1)跟风购买:别人需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

(2)重复购买:之前购买的产品保障范围和新产品保障范围出现大量重合。

(3)非理性购买:购买了一些非必需的,占据了大量的经济资金,而孩子最需要的保障反而没有购买。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其实买保险是有原则的,在买保险之前先弄懂保险配置原则,再去研究产品,才不会买错买重。给孩子买保险一共有三大原则:

原则一:先大人后小孩

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只有父母安好孩子才能安好。因此在选择保险时,要优先保大人,再保孩子。这样即便是大人

原则二:先医保后商保

有的父母没有给孩子上医保,这种是不理性的。医保是一种国家提供的福利保障,一定要给孩子购买,医保无需健康告知,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报销上有一些限制,所以还需要商业保险来补充。

社保报销的限制:

(1)报销额度封顶限制。一般国内的大病医保报销封顶线是25万,很多地方更少,远低于很多重疾的支出费用。

(2)报销比例限制。儿童医保报销完之后,最终还是有个人支付部分,而这些个人支付部分就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报销。

(3)用药和器械方面有限制。很多用药、器械和一些先进的治疗手段,社保是不可以报销的。

(4)补偿范围有限。医保报销只会针对医疗花费部分报销,对于收入损失、营养费、看护费上面是不会报销的,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可以超过治疗范围的,比如重疾险。

原则三:先保障后理财

保险是用来转移风险的,应该从基本保障开始着手。如果基本保障都还不齐全,就去购买理财型的,显然有些本末倒置了。

2.哪些保障是宝宝最需要的?

首先,要明确很多保险产品是宝宝在出生28天后就可以购买了,所以可以提早开始调研一些保险产品。毕竟很多保险都是有等待期的,早点购买也可以尽早开始保障。

下面小师妹按照保障的购买顺序给大家各个击破:

重疾险:

宝宝的第一份保单小师妹建议优先考虑重疾险:一方面是儿童重疾发生率在不断增高,另一方面重疾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治疗费用却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同时因为新生儿在3岁之前得重疾的概率还是相对较低的,所以在产品定价上来看,这个时候购买重疾险价格非常便宜,且保障期几十年价格是不会变的。

综合上述原因,宝宝出生后购买重疾险是一个既为宝宝增加保障同时又很精明的决定。

购买的重疾险要注意几点:

(1)保额。建议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选择一份定期的重疾险,且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去,建议保额尽可能30~50万左右(一般重疾所需的治疗费用).;

(2)重疾覆盖种类。不仅要看覆盖种类数的多少,还要关注儿童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否在保障范围内

(3)是否包含轻症豁免。

轻症,是指一些严重程度还不到重疾级别,但依然会对大多数家庭造成负担。附加的轻症可以解决早期的疾病风险,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心肌梗塞、原位癌等,轻症可以在不占用重疾保额的前提下拿到一笔赔付金,同时如果后续再得了重疾的话还是可以继续赔付重疾保额。

豁免,轻症豁免是一项很重要的“福利”,就是在发生轻症时,保险公司赔付轻症保额后,免交后续保费,且重疾保障继续有效,这对患病家庭来说非常人性化,没有了继续缴费的经济压力但是保障依旧在。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意外险:

讲真,每每看到小区里的“熊孩子”们你追我赶,跳上爬下,追猫逗狗的时候,确实挺替家长捏把汗的,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新闻报道常说“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一杀手‘’’”

当然1岁之前的小宝倒不太用考虑意外险,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活动范围也就只能在婴儿床里了。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据小师妹相关数据的查阅,发现1岁以上小宝的家长就要考虑给宝宝购买意外险了,1-12岁是意外的高发期,且在3岁时达到顶峰。

而一般意外险会保障意外身故伤残和意外医疗两个方面。10岁以内的宝宝一般意外身故伤残的保额上限是20万,过了10岁后可以为宝宝增加意外保额。

意外医疗则是非常实用的一种保障,像是摔伤、烫伤、猫爪狗咬需要打狂犬疫苗等意外都可以进行理赔。

重点考虑事项:

(1)保额。消费型意外险很便宜,对于意外医疗的保额一定要求1万元以上,用于报销因意外产生的门诊和住院费用。

(2)免赔额。免赔额是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的医疗费用。例如免赔额是500,意味着500以下的医疗费用需要自行承担,所以说免赔额越低越好,最好是0免赔。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医疗险:

小师妹认为医疗险属于加分项,就是让宝宝的保障更全面,但不是人人必须的。这里分百万医疗险和一般医疗险两种分别来介绍。

百万医疗险:最近火热的百万医疗险,几百元的价格就可以有几百万的保额,不限疾病不限社保,住院就可以报销,百万医疗险与重疾险搭配,就不用担心一旦发生重疾而受阻无措,重疾险确诊给付及时送来救治金,还可以解决因为照顾宝宝带来的家庭损失、营养补充,而百万医疗险可以报销住院费用。

如果在意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可以搭配一个住院险就可以解决免赔额的事情。

重点考虑事项:

(1)续保问题:百万医疗险最受关注的就是续保问题,可以尽量选择保障期限长的保险,在市面上没有“保证续保”的保险中,选择“承诺续保”的保险。

一般医疗险:一般医疗险包含两种,住院医疗险和门诊医疗险。

如果有了百万医疗险,住院医疗险建议不用太高,只用能抵扣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就行。

例如:百万医疗险有2万的免赔额,如果搭配一个2万的住院医疗险,那样住院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就都可以报销了,0免赔。

如果孩子体质比较差,经常需要跑门诊,可以购买一份门诊险,门诊险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主要是儿童跑门诊的概率很高,尤其是年龄小的时候,每年都会去几次门诊,累计下来的钱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如果门诊险中带有意外责任保障,则不必再购买意外险了。

重点考虑事项:

(1)自己的需要:根据孩子体质购买,看自己的具体需求,不要盲目随从。

投保顺序建议及产品推荐:

孩子保险,别被亲戚朋友牵着走,这一种应该最后再买

写在最后

最佳的少儿投保顺序为:医保>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理财保险(教育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孩子   意外险   医保   门诊   亲戚朋友   顺序   大人   意外   费用   家长   原则   老师   宝宝   儿童   建议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