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好》变革思潮下,抨击当下社会政治的绝妙载体

《一切安好》变革思潮下,抨击当下社会政治的绝妙载体

政治企图太过暴露反而削弱了电影《一切安好》的真实性质,不过戈达尔似滴水不漏的娓娓道来却将法国68事件的外围影响彰显无遗。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层,在过去几十年间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利润与社会效应,伴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与思想层面的高速提升,在利益这块蛋糕的分配上产生了较大分歧。由此工会组织系列罢工,学生上街游行,左翼人士竞相怂恿,事态渐渐失去控制,导致一个食品加工厂的工人囚禁了经理,给了戈达尔抨击当下社会政治的绝妙载体。

《一切安好》变革思潮下,抨击当下社会政治的绝妙载体

很明显,电影的剧组人员几乎都是68运动的支持者,尤其是戈达尔愤青般的思索大师,对待资产阶级有种莫名的仇视,《一切安好》里令人揶揄的经理就是批判对象,而且设计了砸窗解决内急的精彩镜头。政治跟战争没什么区别,都是小部分所谓的领导者去控制人民的舆论,真要去阐述孰对孰错、孰优孰劣还真是一道世界难题,正如结尾处家乐福超市一位政客竭力渲染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却被一群旁观者问得哑口无言样。戈达尔的讲究镜头的冲击程度,一连串不停歇的长镜头直逼影迷的思维交织处,其实法国68运动搁在中国大陆就是“小巫见大巫”,但对于在自由思潮的欧罗巴人民来讲,就同一颗原子弹的剧烈爆炸般。

《一切安好》变革思潮下,抨击当下社会政治的绝妙载体

以肉联加工厂为导火线,工人们在屋顶悬挂起“将经理囚禁起来”的宣传标语,然后采取“极端”行动,限制住经理的人身自由。工人阶级的企图也挺清晰明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津贴收入”。在工会介入调解无效的前提下,工人纷纷向美国广播电台驻巴黎的记者谈了林林总总罢工的个人原因,归纳起来就是资产阶级过于苛刻,创造价值的工人阶级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全幅式的场景拍摄模式,令我赞叹戈达尔的前卫意识,直到若干年后,2000年中国的张扬才在《昨天》里精彩地致敬了一把。多场景的画面里,人群里的人物非常生动,有些高唱左翼歌曲,有些沉闷发呆,有些深情激昂,一帧帧的画面如实反映了68运动下的人生百态,而一格格的房间拼凑起来就是巍巍世界。戈达尔的长镜头记载了一个思潮的涌动,也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在类似于纪录片的风格下,两位当红主角只成为电影穿针引线的角色,过多的篇幅给予了大段式的访谈。对于人物的访谈,戈达尔总贯穿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性极强,而且逻辑性也非常清楚,与一篇毕业论文或政府的公文没什么区别。这些看似闷骚的情节,却因为“宣讲”演员的投入演绎而变得生趣盎然。接近帷幕,左翼狂热份子在警察的淫威下,失去抵抗后束手就擒,短暂的68运动看似宣告结束。但家乐福的哄抢事件,戈达尔又为革命的萌芽洒下了一瓢甘甜的露水,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仅此点缀而已。优雅的长镜头赋予了导演跳跃的思维,而纪录片式的影像记载了法国政治史上的一个节点,懂得用摄影机说话的戈达尔就是法国影坛的那朵最坚强的泡沫。说到底政治就是扯淡,何必去认真关注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安好   思潮   家乐福   政治   长镜头   工人阶级   左翼   法国   资产阶级   绝妙   载体   加工厂   工人   没什么   画面   经理   社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