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苍凉中缓缓溢出的生机,冰雪旁徐徐漂流的人情,斜阳喷洒大地,骏马奔驰苍穹,这是谢飞导演90年代的最后一部作品,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献给了原著作者张承志史诗般的《黑骏马》。

《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影片以简单的笔调转换了原著小说深沉丰满的韵味,让个体生命在影片中呈现出对于土地、时间和生命的敬畏,包括男女主角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以及抚养了无数孩子的老奶奶在内,每个形象在独属草原的文化氛围中,都具备了一定意味的象征性,草原群像的呈现最终反映为草原本身在大时代发展中的阵痛和思索。

《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黑骏马》的开片,已经是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十余载的返乡路,在自己的青春中,他曾拥有亲切的草原,慈祥的长辈和美丽的姑娘,直到自己的尊严与底线遭到了好友的践踏,他毅然选择出走和逃避,蒙古民族的凄美爱情总是关于远走,作为草原理想一代的象征,白音宝力格的自我挣扎代表了复杂的现实,他的回归也随着导演叙事的铺展在影片立意中埋下了关于“回顾”和“再前进”的诉求,对于白音宝力格来说,他在幼年从城中进入草原的怀抱,带着理想和绝望先后两度离开,最终再返回时,则与青梅竹马的索米娅订下“养子协议”,索米娅继续着奶奶的人生,而白音宝力格这一次远走不是最后的离开,但却让草原与草原人进入了一个略显悲情却美得萧飒的循环之中。


《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在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的 《蒙古精神》中,同样表述了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间的相互融合和撞击,与《黑骏马》的不同在于,《蒙古精神》的超现实选择更加调侃和无奈,而《黑骏马》则希望以寓言化的逻辑直白的反思时代及其中的个体,在原著中被着力强调的民族文化冲突和融合在影片中转化为一种更加野性而单纯的探讨,独属于蒙古草原的“寄养儿子”风俗得到了作者的敬意与认可,对于亲缘与哺育的关系,就如同黑骏马来去于草原边际,尊重本性是唯一的命理。

《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本片中白音宝力格的扮演者腾格尔在片中本色展示了出众的歌喉,精湛的琴艺,并且操刀了影片配乐,马头琴主导的旋律中满是豪迈与伤感,也饱含了草原曾经的失落与复苏的希望,谢飞御用女演员娜仁花继《湘女萧萧》后再度出演少数民族女主人公,继续着谢飞式女性人物的悲戚与温婉,影片最主要的创作思索也集中在了索米娅与她的成长中,她的亲奶奶,她的“野孩子”,一脉相承的是属于草原的无限可能性,生命的方向没有任何断定,只会在时间的播揉下产生未知的轮转,索米娅的人生并不悲惨,她拥有自己爱的人,也拥有爱自己的人,最重要的是,在生活逐渐进入某种绝对的平静和永久的平庸中时,她仍然明确着自己的方向,她选择孤守自己的伤痕,也选择敞开怀抱迎接草原所有的孩子,是索米娅们的甜美乳汁续写着大草原无穷的力量,是索米娅们的乳晕,镌刻着大草原不灭的希望。

《黑骏马》背景中的天际与草原,成全了中国电影渴求而不得的纯净创作,也实现电影的自我之旅,面对广阔的未知土地和其中数不尽的绝好故事,我们的电影人该做出如何的继承,看刘杰的《碧罗雪山》,看的《》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但更多的可能性仍深埋在我们的土地中,抱有虔诚与敬畏的情绪,尝试纯粹的叩开中国民族文化的互通之道,中国的民族志电影才有蔚蓝的版图去自由铺展。


《黑骏马》:献给了壮美而骄傲的内蒙古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骏马   萧飒   草原   蒙古   壮美   内蒙古   民族文化   敬畏   原著   中国   怀抱   可能性   骄傲   导演   土地   影片   生命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