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残忍弑母!我们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2020年5月23日,山东青岛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一名15岁的高一女生,有计划、有预谋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细节回顾:

5月23日周六晚上,年仅45岁的女律师张某和她15岁的女儿在家过周末,女儿“贴心”地说要给妈妈按摩,妈妈开心地毫无防备,然后女儿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绳子,从后面活活勒死了自己的母亲。

在把母亲杀死之后,女儿把妈妈塞进行李箱,反锁了家里的门,和母亲的尸体一起度过了两天一夜,直到周一一早有人敲门,才东窗事发。

案件中妈妈和女儿,在外人看来都很优秀!

张律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律师,生前有多项社会兼职,常年担任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及若干企业的法律顾问,并担任了青岛教育公众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青岛一家小学的法制副校长。

15岁女孩残忍弑母!我们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而周围很多人对女儿的评价也是:听话、懂事、学习好。

15岁女孩残忍弑母!我们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曾经笑得很开心的母女)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直很听话的女儿会对妈妈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呢?女儿究竟对妈妈有怎样的怨恨,以至于对妈妈痛下杀手呢?

女孩在事后和警察说:“妈妈管得太严了,所以我想杀死她” !“太严”这两个字或许就是案件的真实原因,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问题。

据媒体的报道,张律师很早就离婚了,之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女儿今年15岁,就读于青岛超银中学,刚刚上高一。

妈妈优秀,对女儿要求也很严苛,想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女儿曾在一所私立初中(学费很贵,一年3~4万),这所学校连续十年中考成绩位于青岛市第一名,出了多名“中考状元”。学习压力大,竞争也特别激烈。

但就因为管理太严,就能将相依为命的妈妈残忍杀害吗?其实,10多岁的孩子杀害妈妈,这两年已发生多起,媒体多有报道。

2017年12月,四川达州13岁男孩因怨恨母亲对其管教过严,持刀将她杀害,后正常去上学时警方在课堂将其抓获。

2018年,湖南12岁男孩在家里偷偷抽烟,因不满母亲管教自己太严,心生怨恨,从厨房拿了把菜刀,砍了母亲20多刀后,母亲当场死亡。之后该男孩留下了一句震惊全网的话:“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2019年3月,江苏盐城,13岁少年邵某,在妈妈管教自己时与她发生冲突,于是用菜刀把母亲砍死,和张律师的女儿一样,没有报警,在家里平静地坐了40多个小时。

今年2月,四川13岁男孩与母亲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母亲过激的言语激怒了他,随后就一时冲动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是什么导致近几年青少年弑母事件频发呢?

上述案件的孩子都在说,是因为妈妈管教太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父母普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

有的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培训班,上课不停歇;

也有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让孩子上贵族学校;

……

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叛逆,情绪冲动!当孩子和父母开始争吵时,大都父母不理解,我对你这么好,把最好的都给你,都为了你好,甚至牺牲了自己事业,为什么你还不听话,不能按照我给你设计的道路去做。而孩子也怨恨,从小到大,什么都听你的,为什么你还不满意。我就不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想法。

长此以往,没有沟通、没有疏导,孩子可能就会对父母产生仇视心理,甚至心生怨恨。

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们又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让他们不只以成功为目标,还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呢?

著名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例,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15岁女孩残忍弑母!我们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的满足其生理需要;

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的对其说“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的将其当作朋友……

李玫瑾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养育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1、0-3岁:情感抚养

0-3岁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这种依恋不断积累直至12岁。

依恋是情感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幼儿才会感到安慰。依恋得到满足时会非常快乐和放松,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看外界的事物就会非常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不用问,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情感联系并没有形成”。

2、3岁-12岁:性格抚养

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四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岁时,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岁时,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李玫瑾提醒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要做到“四个不要”:不要骂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要离开孩子。“对于哭闹中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大道理仿佛耳边的噪音;同样的,若把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反思,相当于关禁闭,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父母的想法,与孩子建立民主的沟通模式。

早年没有节奏的养育会让人在成年后对自己缺乏控制力。

3、12-18岁:人格抚养

女孩12岁、男孩14岁起,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孩子进入青春期。

面对中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比如,孩子进入初二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至少提供给孩子五种未来职业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粗暴式的“管”。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找了一位优秀的课外老师为其补课,但是女儿却直言自己数学不需要补,不如把钱另外花在英语和历史的学习上。

出于尊重女儿的意见把补习的重点放在了英语和历史两个科目上,最后在高考中女儿的英语成绩提高了50多分。

孩子对自己有最清晰的觉察,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尊重孩子的节奏。

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美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情感健全丰富的孩子才会幸福,不要逼着孩子单纯地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青岛市   孩子   青岛   英语   青春期   怨恨   人格   案件   残忍   温暖   家长   女儿   父母   母亲   男孩   妈妈   优秀   律师   女孩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