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这样做让孩子收益终身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小区花园里玩滑滑梯,这时一个年龄相仿手里拿着冰淇淋的小男孩也来玩滑滑梯了,正当爸爸与小男孩的爸爸互相分享孩子日常时,小女孩突然哭起来了,爸爸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摔倒了或是女儿被欺负了,结果都不是,无论爸爸怎么询问,小女孩只是哭,最终爸爸只好带走了小女孩。

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这样做让孩子收益终身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孩子似乎莫名其妙就哭起来了,而且还是没完没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也只是用地哭声来回答你。

3岁以前的孩子,哭,只可能是饿了、渴了亦或是尿了、拉臭臭觉得不舒服了(生病除外),然而3岁以上的孩子,本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来解释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如果父母在平时缺少对孩子进行用语言声代替哭声的引导,孩子更多的时候便是采用哭泣的形式赢得身边人的关注,以此实现自己的需求或者表达自己的委屈。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论什么理由,父母都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孩子明白“哭,不能解决问题,用语言才能解决问题”。当孩子因为自己的不留心,导致受到委屈时,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孩子被烫了嘴巴,被凳子绊倒了……你们是否会说,“都怪这该死的水温度太高,都怪这小凳子没眼力见挡了我们宝宝路,我们把它扔掉?”

其实在语言敏感期,孩子知道只要哭,瞬间就能赢得爸妈的关注,可以展现自己心中想法或是委屈。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语言表达自己,自己的诉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容易被满足。具体做法有三点:

1、不推责。当孩子发生意外状况倍感委屈时,哭,似乎是他们唯一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但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把无辜者作为责怪对象。也许孩子并没有想哭,你的一句“该死的小板凳,我们把它扔掉,好不好”,也许孩子瞬间就哇哇地哭了,因为这个时候他觉得委屈了。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是因为自己本身的错误,才发生了这样的状况,也就能避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这样做让孩子收益终身

2、用语言。孩子喜欢用哭来表达心声,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很简单,似乎效果也不错。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身边人,要让孩子多用语言表达需求,而不是一哭就能解决问题,这个阶段内,孩子不仅仅学会语言表达,还应该练习思维方式。这就需要父母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诉求的意识,绝不能一味地放任孩子通过哭泣来达到自己的期望。邻家的妈妈在这方面就很有智慧,一天下午,我刚好经过邻家孩子身边,突然一个惊雷, 我都被吓了一跳,但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这个邻家孩子,并没有哇哇大哭,而是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抱着我,我害怕”,多么令人称奇的小孩子啊,面对突然响起的雷声,竟然用语言声代替了哭声。

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这样做让孩子收益终身

3、多提醒。每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很多时候,只要听见孩子哭闹,特别是当孩子哭得很委屈,时间较长时,大部分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选择的解决方法就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是无理取闹。实际上,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应该做的就是多提醒自己,要有原则,要坚持理智,通过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才是最好的方式。


想要获得更多的内容,记得关注哦,每天会坚持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敏感   语言   滑梯   邻家   凳子   疏忽   哭声   用语   小女孩   收益   委屈   想法   爸爸   父母   身边   妈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