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连着下了一星期的雨,终于是体会到秋天的“不近人情”了,天气冷了就反而喜欢窝在床上读书,最近儿子上了小学逐渐摸到了时间规律,晚上我也有了一丢丢自己的时间,在焦虑的时候就更喜欢看点书,总结了一下从夏天到秋天也读了不少,题材主要以艺术类和心理学类的为主,太沉重的书就不去看了,脑细胞不够用,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为设计汪非常喜欢看插图精美的图书,这里面除了艺术类的也有美食类的,看了非常赏心悦目。

一、中国人超会吃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作者: 王恺 / 戴小蛮 / 刘小柱 摄影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是妥妥的美食大国,虽然我做饭很菜,但是我很喜欢吃~~所以平时没事打开电视也是找各种美食纪录片去看,儿子上学之后老爸就放假了,做饭的任务落到了我们头上,所以研究每日三餐是最近必须做的功课,在寻找美食书籍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本书——《中国人超会吃》,它囊括了国内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派系和特点,还有正宗的菜谱,美食不是简单的做饭,是融合了历史、生活、感情的文化,这本书是越看越有滋味。

◎赏心悦目的插图

先来欣赏一下书中精美的照片,最普通常见的食材经过摄影师的精心构图呈现出艺术品的姿态,充分刺激了我们的味觉神经,书中有800多张现场照片,绝对是“视觉盛宴”。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家有一园韭,亲戚常来走。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采集了6个地区的生活百态,经典菜系、经典食材,不出门也能深入了解美食的地域特色。

◎市井气的菜市场

不同于很多美食类的高大上餐桌,我最爱这本书的一点就是充满烟火气和市井气,每一篇章都有当地菜场的照片,生动有趣。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清晨,渔民把新鲜的大闸蟹、鱼打捞上来,小猫咪外表安静内心早就飞到装满活鱼的桶里了~菜场阿姨娴熟的给螃蟹捆绳子。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今天才知道螃蟹的棉绳是这么捆绑的。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上海熙熙攘攘的街市,一到过年的时候就格外热闹。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书中提到了上海的第一个菜市场“三角地小菜场”,遇到家里请客吃饭或者烧年夜饭时,老百姓都会在这里一次性买齐,虽然现在已经拆掉了,但是连锁菜场也延续下来。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不同地方的人买菜的常用语也不一样,上海的、南京的、北京的、成都的,作者很细心的把这些方言总结为“市言菜语”。

“阿姨,今朝菜老嫩个,称两斤去哪能?”

“介贵个,贵得一塌糊涂!贵了屋里相也勿认得了。”

◎学做菜之前先认识菜

做菜其实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鱼怎么做,菌类怎么做,这都是要知道食材的属性和烹饪的技巧,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关于鱼的吃法和做法,以及肉类、蔬菜、面食的很多知识。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我最爱吃炸鱼和清蒸鱼,自小就自己吐刺,家里的表弟到现在都不爱吃鱼,因为不会吐刺,大概我这也是吃货的本能吧。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险些在这一页滴落口水,鱼、海鲜都是我的最爱。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松鼠鳜鱼是非常复杂的一道菜,所以我们看看就好,对刀工要求极高,如果感兴趣也不妨试试,书上步骤很详细。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家常的宫保鸡丁该怎么做?食材、步骤还有注意事项,都给你码的明明白白,我就不信我做不好。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腌笃鲜,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菜谱,既然要鲜,就需要时令的食材,只不过季节不太一样,到了冬天我很喜欢这种小火慢炖的菜式。

◎做饭的干货不能少

中国式做法其实挺复杂,包括千奇百怪的调味料,它们究竟是什么东西,该怎么用,书的后面都有总结,想要饭菜做得香,调味料非常重要。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炖、煮、靠、焖……中餐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在这里也能学会,就算不会做,出去吃饭也能讲出一个一二三来,让人刮目相看。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如果你也是合格的吃货,不能错过这本书哦~


二、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最近偶尔看到了几组黄永玉先生的作品,忽然想起读书时在教授的办公室看到过的一本书,只记得跟“翡冷翠”有关,于是心血来潮搜索了一下,忽然爱上,买了港版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而买完之后立马就下架了,也是幸运。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 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黄永玉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我更喜欢形容他是一个可爱乖张的老头,他的画虽然不是那种恢弘大气需要挂在会议室的,但是更有情感,更贴近人心,特别是在了解他和夫人的伉俪情深之后,我更加尊重这位硕果仅存的老艺术家~❤️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和黄永玉患难与共相依相伴是他的家人。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房子紧挨人家的墙,光线很差。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房子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

黄永玉在“牛棚”中曾经偷偷地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在诗中,他大胆对她说“一百年不变”。

说回到这本书,1991年,在黄先生67岁的时候,他带着画架,在巴黎塞纳河畔和翡冷翠的街头,专心画画,在书中他说,如果你要完成艺术史的论文,何不就沿着塞纳河走一趟,他本人是真正做到了,塞纳河边的建筑、景观、雕塑、画作都融入了他的画作和文字,他的文字没有艺术史冰冷的理论,阅读的时候放佛是在听这位老先生把他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巴黎圣母院后面的纪念馆,乍一看以为是草地,而顺着楼梯下去却是一所地下纪念馆,每一盏灯都在纪念一个人,“可以原谅,不能忘记”,这一句话真正的概括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深刻记忆。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by 不识展览)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依偎着的梵高兄弟》书中提到了梵高,在梵高活着的时候,谁又能理会这个荷兰来的穷困潦倒的穷小子,反而是在他死之后,连这座城市都在靠着他赚钱,不禁唏嘘。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黄先生笔下的翡冷翠全景图,在他笔墨之下,欧洲的街景也有了中国水墨画的韵致,精致的建筑描绘,近景处大气的树丛,对比十分强烈。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黄先生和女儿的住处附近,菲埃索里山以及山上的修道院。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这明朗的色彩出自于六十几岁的老人笔下,完全可以看出黄先生内心的那种青春、积极和不屑世俗,非常喜欢下面这幅画。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书中还提到了达芬奇,他笔下的达芬奇更像是绘本或者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可爱有趣,这可是全世界唯一的别人企及不了的“巨匠”啊!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戴着帽子、衔着烟袋,最普通简单的画架和小凳子,还有随手拿起的笔、颜料,就这样朴素的“装备”下,黄永玉画出了巴黎和意大利精彩的故事,经历过革命和起起伏伏的人生,还可以如此的肆意享受生活,比起他的艺术,我更钦佩他的心态。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在书中,他还多次提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包括林风眠、常玉、郑可等等等,谈了他们的艺术还有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这本书值得反复咂摸,因为我买的是港版的,繁体字竖排排版,在阅读的时候反而多了一种历史的沉淀感,除了黄先生笔下精彩的画作,更能感受他人生经历中的那些豁达。

三、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作者:[清] 孙温 著,张庆善,郭光 编,孙温 绘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街小巷穿汉服的小姐姐多了好多,我们小时候披床单学白娘子,而现在的孩子有钱了敢于真的购买想象中的服饰,所以古装剧也多了很多考据风的剧集,明清服饰你想了解其实并不难,就像我珍藏的这本清代作家孙温所绘的《红楼梦》,以仕女图工笔画为主的插图还原了大观园的景致,也能看到作者所处年代贵族的生活环境和服饰。

这套插图的全本现在藏于旅顺博物馆,全画230幅,画心绢本,纵43.3厘米,横76.5厘米。绢包木板封面,无题签,无题跋。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红楼梦的插图从古至今画作者无数,这一版本被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誉为“红楼瑰宝”,画作经过了几十年的修正完善,色彩浓郁,配色协调,无论是山水植物还是建筑、陈设,还有人物都那么的精致,甚至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欣赏。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孙温笔下的绘图是人物完全融景色中的,不像很多插图单独把人物摘出来,其实红楼梦原著的描写就是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都同时进行,这样我们看图的时候才更好的理解,譬如这幅黛玉葬花的,宝玉在沁芳桥旁边偷偷读西厢记,黛玉扛着花锄从远处走来,有前景有后景。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细看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动态、表情的细节,和环境融为一体。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同一幅图当中,会出现很多桥段的情节,近处的远处的,屋外的屋里的,这种手法不多见,但是很有趣,可以回想起当时的很多情节。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多人物的插图,很多配角都不配拥有表情,但是你看这一版的螃蟹宴,刘姥姥的表情丫鬟的表情都那么丰富生动。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而贾母寿宴这种比较庄重的场景,则能看到清代贵族家庭宴会的场面,很多古装剧是不是都打脸了呢。

电子书

除了以精彩图片为主的纸质书,其实文字类的我更喜欢用电子阅读器来看,晚上阅读不用开灯,不影响娃睡觉,出门通勤或者午休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睡眠质量更高。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我的墨案迷你阅读器,最近发现了更好的用法,电子书下载到电脑上,打开“墨案助手”的页面就可以上传,然后在阅读器上面下载就可以读了,比kindle的传书还要方便,格式最好使用epub。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个头小巧别致,重量轻,所以放在电脑包里并不会觉得有负担。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我很喜它的面板,玻璃面板显示会觉得更加清晰,墨水屏的翻页延迟有时候会让人翻页的时候误触,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侧面的实体键去翻页了,反正单手操作也很easy。

四、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作者:[美] 约翰·史崔勒基 著,万洁 译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在本书的序文中,好巧不巧的我找到了共鸣,就像作者一样,我也是刚经历了离职,换工作等等一系列的荒唐事,我比他更惨的是我是女性,还是35+,是网上最最被歧视的那一波儿。

看到这段文字,我真是默默垂下两行泪,彷佛作者在我脑里装了一个监控:

“我每天坐在格子间里,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以后升了职,顶多就是搬进独立办公室,工作时间变成十二到十四小时,我忍不住开始想,人生就该如此,再无其他选择了吗?”

“高中的时候,我为了考大学而努力;上了大学,我为了找工作而努力;再之后,我来到公司上班,把时间花在努力升职上;现在,我开始质疑那些引导我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的人,怀疑他们只是把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指导跟我重复了一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终究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样,不知疲倦的行尸走肉。

作者讲述了他某个倒霉一天的经历,本来驾车要去一个地方换换心情,放松一下,结果前面事故导致了交通拥堵,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等待的车队彷佛一条暴躁的蟒蛇~好嘛,这下要等2个小时才能走,于是作者打算另外找一条道路。

结果他左转右转,都没能找到一个繁华的有人烟的地方,连油箱都报警了,于是在黄昏之后他找到了一家咖啡馆,也就是

“我惊讶地看到一座小小的长方形白色建筑,屋顶上竖着淡蓝色的霓虹灯,上面写着店名“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

作者来到咖啡馆时饥肠辘辘,他只想饱餐一顿,然后找到一个加油站,再回家,没想到,在这间咖啡馆,他被3个问题困住了。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看到这里,我也跟饥肠辘辘的作者一样,脑子都是晕的,哪有精力思考,于是在他饱餐一顿之后,与服务员凯茜进行了一场无比长的对话。

其实看完之后我更觉得,这一场对话就像心灵的自我对话,也许没有咖啡馆,也没有凯茜,只是作者给予了读者一种解读和指引。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凯西提出了一个pfe的论点,简单来说就是你存在在世界的目标。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人生目标是个大问题,很多人其实都没想过,也不敢想,就像作者他幻想能是百万富翁,但是如果把你一生的时间计算下来,不是你的梦想做不到,而是你被太多无关的事情浪费了时间。

绿海龟的启示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凯西讲述了自己去浮潜遇到绿海龟的经历,庞大笨重的绿海龟看似不争不强,却极会借力,运用海浪的力量让自己前进,而作者为了追赶它则是一直在与海浪的阻力相对抗,反向划水真的太浪费时间。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何必等退休再去做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在林中生活,每天与家人一起吃饭、钓鱼,快乐的不得了,另一个人说你为什么不多钓鱼拿去卖,然后赚很多钱?最终的结果,不还是跟家人幸福的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钓鱼?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没有目标,只是在不停的做准备而已。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我们被各种信息牵绊、洗脑,做了太多让自己身心俱疲的事情,反而失去了生活的本质。

这本书其实还真能算得上是躺平的高级解释,人啊,真的太累了,被卷到无法克制,读完这本书觉得,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也是很需要感受一下的,不要被社会的虚荣和消费主义影响,不让物欲霸占自己,还给i自己自由,也不需要用时间换取的物质奖励自己。

而中年人读完了,则会更加平和。


五、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新)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黄色封面这一版是比较老的版本,现在能买到的是新出的纪念版,出版社也有所不同。

心理学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在看过了很多设计心理学和育儿教育心理学的文章后,经常在想,很多理论都来源于一些心理学实验,而这本书就精选了20世纪比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实验,看完之后会对很多人性、科学有一些新的想法。

紧急事件中,时间越久越不利,人们越不容易采取行动。等待越久,会让人越麻痹无能。这点请谨记于心。(罗森汉假病人实验/群体冷漠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智商高低虽与天赋有关,但机会与期望的影响更大 但有实例为证,它凸显了人类独特的心理倾向:一旦认定是这样,就会设法让情况符合内心所想。

夜深读书时➡️我的9月读书笔记(艺术/心理/社科)

越多人目睹一起事件,个别目击者会自觉责任越少,因为越多人分摊责任——责任扩散。

群体事件的盲目和愚昧,其实都是心理作用。


六、北野武的小酒馆

作者:[日] 北野武 著,姜向明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野武的语录在网上火起来了,这位大导演,实实在在是个有趣的人,表面上严肃认真,实际上妙语连出,而且情感细腻。

就像他的语录一样,书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可以划线做笔记,复制下来。

人死后会变成什么,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使我感到烦恼的并不是这一类哲学性的问题。我只是害怕,还没有体验到生的快乐,还没有留下任何能证明我没有白活的记忆,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踪影。

我向往的是那种和现实利益没有半毛钱关系、纯粹为了学问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的活法。因为我觉得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就能切实地体会到我真的在这个世界上活过。

我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所感受到的死亡恐惧,也许就是他独立成人的本能开关。至少,我的情况正是这样。


七、餐桌上的危机

作者:[美] 玛丽安·麦克纳 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做父母之后,在娃生病的时候就会去查资料,学科普,抗生素是绝对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很多人的亲戚中也有那种从小就感冒必打抗生素导致成年后耐药性太强而无法选择抗生素的个例,所以这本书还是有必要阅读一下的。

虽然是医学科学类的书,但是阅读起来并不难,书中有很多的实例帮助理解,包括我们经常吃的鸡肉,耳熟能详的各种细菌感染。

“自我诊断最恐怖的后果,就是给自己服用剂量过低的药物。因为这样做不但治不好感染,还会诱导体内的微生物形成耐药性,一个耐青霉素细菌的宿主就此出现。这个宿主会将细菌传播出去,被感染的人继续传播,最终很可能会传播给败血症或肺炎患者,到时候青霉素根本救不了他们。

——青霉素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现在已经全部离不开抗生素,其实更多的疾病并不是人类感染的,而是我们入口的食物,在养殖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早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这本书从鸡肉食用引发沙门氏菌疫情,故事的当事人引发了全身的炎症,虽然是个例但是如果对抗生素的管控不严格,以后会出现什么后果想都不敢想,所以,科学还是要全民去提高的。


八、不要和你妈争辩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著,孙璐 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我早就读过,但是它依然能占据我的书库,并且随时拿出来教育我老公,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恐婚恐育的言论,其实在年轻时我也是这样的观点,我们热爱自由并且独立,毕竟关于婚育的负面消息太多,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够狗血不够恐怖又怎么会有人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且无聊的,要做到无聊其实也需要两个人的努力。

如果作者这样的奶爸和队友,我想也不会有那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稳定的家庭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付出。

这篇文章,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去看,未婚的可以看看你想象中恐怖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已婚的也可以找到一些共鸣,相信作者的幽默语句一定会让你捧腹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梵高   红楼梦   画作   菜场   抗生素   插图   咖啡馆   笔下   心理学   出版社   人物   心理   美食   时间   艺术   喜欢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