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来源:三农新视观

不管是农村的70后也好,还是80、90后也罢,很多都没怎么上学,一早就出去打工了。在外打工的这些年,农民没少因此吃亏,尤其是近两年,城市对打工者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岗位还设置了学历门槛,不满足的农民只能干着急,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被淘汰而毫无办法。现在农民普遍认识到了让年轻人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格外的重视子女的求学问题,有些农民甚至为了子女上学便利,花光所有的积蓄在城市买房。如果时间往前推20年的话,农民还没有这种觉悟,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农民想的最多的就是早点让子女出去打工,那时候好多农村十四五岁的孩子就跟着家人或者同村的人开始到南方打工了,国家为了减少农村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上学的人数,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在一些地方实行“两免一补”,让农民不用为子女的求学而有额外的负担。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截至目前,“两免一补”已经实行了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全国的农村现在都已经覆盖到了,按说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十分大的利好,不过农民逐渐发现虽然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自己的钱包却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和刚刚送孩子入学回来的农民老赵聊了起来。

“羊毛出在羊身上”,老赵看了我一眼接着说“学费,学杂费现在的确是不收取了,但是却错了好多自愿缴纳的费用”,可能看着我还是不怎么理解,他接着又说道“我给你罗列下吧,以我儿子所在的班级为例,这段时间我一共交了9份钱,分别是教辅费(课外资料)120元、校服采购费180元,学生保险120元,班级管理费(俗称班费)50元,营养午餐费800一学期,兴趣读物80元,练习册60元,爱国教育读物20元,素质教育费50元”,“保不齐就这以后还要收,我都做好准备了,就像是午餐费,现在农民出去打工的居多,为了省事儿,中午就不让孩子回去吃饭了,收800元也不知道孩子吃的到底咋样”。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当我问到既然是自愿缴纳的,如果不交会怎么样的时候,老赵摇了摇头说“你要是不交的话就显得不合群,不仅老师不待见,而且孩子也觉得没有面子,就像是学生保险费,按说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就白天在学校那七八个小时,一开始也有人不太想交,但老师说不交的话就是不配合他们的工作,将来学生除了问题也不要再去找他们。毕竟钱不多,谁也不想因此得罪老师,再说了花点钱买个心理安慰也认了,不过这些项目有点多,这个几百那个几百的,加起来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老赵有点无奈的说。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这些钱虽然不少,但真要和私底下的补习班比起来的话就不算多了”,老赵说现在都流行老师开补习班,有些农村的老师干脆就在自家里组织补习班,愿意来学的可以课后跟着老师学,“一般来说班级里成绩好的都是上补习班的”,老赵说。“现在农村有本事,买得起房的都把孩子送出去上学了,真正在农村上学的都是条件一般的家庭”。在和老赵谈到农村现在没有水平高的好老师的时候,老赵表示农民心里其实都清楚,不过农村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城市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没能力给子女送到城市的公立学校里边,就只能在农村学校熬了,至于说成不成器就看子女自己的了。

农村“两免一补”早已普及,但孩子开学,农民钱包却空了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子女的上学问题,所以希望这个初衷能真正的落实下去,而不是采用其他的方式把本来该缴纳的学费和书杂费再给收起来,而且是原来的好几倍,这样的话“两免一补”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也就没有意义了,你觉得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花光   午餐费   农民   农村   孩子   补习班   读物   初衷   学费   班级   子女   钱包   老师   时间   城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