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你打算买一双鞋子,平底,舒适版的,出去玩也不累。你看好了A,可是转念一想,再转转吧,反正还有时间。于是,你在相邻专柜看到了B,有跟,比较好搭衣服,但是没平底舒服。你犹豫了,在商场来来回回地转。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直到遇上第三个选择C──还是有跟,没你看到的上一双好。但是,足足比它贵了200块。

三双鞋,现在你会选择哪一双?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双,也就是B。一个新选项的加入,不仅不会分走已有选项的机会,反而会使某个旧选项更有吸引力,这就是“诱饵效应”。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试想,如果没有C这个诱饵,怎么会让B以如此压倒性的优势胜出?甚至让你忘了,其实你是钟情于A的。你进商场的目的,是在找一双舒适版的鞋子,B完全不是你的目标。不过是C的存在,让它显得更有吸引力而已。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麻省理工学院有个教授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收集了许多年轻人的照片,组成吸引力相似的对子。如果拿一对这样的照片去问别人“你愿意和谁约会”,选中任何一人的机会大约是50%。然后,他制作了诱饵:把其中一人的照片略加变形,成为一个很相似,但是丑一些的候选者(诱饵)。这时,再让人在三者中选一个时,那个“诱饵”的原身(目标)被选上的机会就增加到75%。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奇怪吗?一点儿也不。

一项总结,如果恰到好处地摆在一个略差一点的总结后面,那么,这个总结的好感率通常高于后面所有的总结。

一切错觉,都来自参照系。可以说,“诱饵效应”改变了你的参照系,一下子把你拉回到“向下看”这个角度上来。所以,那件你本身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并不喜欢的人,突然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让你为之着了魔。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商家常常喜欢这么干。“买一赠一”总让你觉得自己好像赚了挺大便宜,其实,你只是在别人设定的比较体系中,觉得自己占了优势而已。手机套餐、网费套餐,算起来单位时间的确很划算,可是,你忘了自己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多,让你放开了去用可能也没到套餐的上限;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卡、美容卡、发型卡塞满了你的口袋,可是,等真正用的时候,却发现像用一件即将过期的产品一样毫不留情……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其实,你可以有一份心理预案。进入商场时,先拿好自己的购物单,分清哪些商品是“诱饵”,哪些是真正的“目标”。当A和B各有优劣、相持不下时,看看你的权衡标准是什么,到了A+、B+,千万别改了你的参照系,标准还在,择优而取,很简单。

你的钱是怎么不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麻省理工学院   候选者   相持不下   参照系   诱饵   套餐   吸引力   鞋子   效应   选项   商场   优势   目标   机会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