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看剧观人生,《以家人之名》这部剧越往后看,越觉得剧里有两个好爸爸,却没有一个好妈妈。


最可怕又可气的妈妈,莫过于凌霄的妈妈陈婷。


还记得在凌霄小的时候,陈婷每天歇斯底里的样子吗?


妹妹意外去世以后,家里的每一寸空气都令人窒息,一个不小心,就会点燃一场战争。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年幼的凌霄目睹了妹妹的去世,承受着害死妹妹的指责,经历了父母的争吵不休。


当妈妈头也不回地离开的时候,凌霄站在原地默默流泪的样子,愈发令人心疼。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一开始,当所有人都在指责陈婷的时候,我却觉得,离开对于这个家庭和孩子来说,或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受伤的母亲,怎么去治愈一个伤痕累累的家庭。


但是看完凌霄长大成人以后剧情,才发现陈婷这样的妈妈不仅可气,更是可怕。


可怕到什么程度?


为了照顾她,凌霄整夜不能睡,年纪轻轻就失眠,靠安眠药入睡,还患上了抑郁症。


即使凌霄已经回国,也始终无法摆脱陈婷的阴影,一不小心,妈妈就会跑到自己的梦里,阴森地说到:“你不要妈妈和妹妹了吗?”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这一幕,连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不禁毛骨悚人。


记得武志红曾说过:“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


在我们深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时候,却总是有像陈婷这样的父母,自私自利,道德绑架孩子,让孩子陷入痛苦,甚至结束生命。


为什么最亲密的人,变成人生中最大的噩梦?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陈婷这样的妈妈,是最典型的自恋型母亲


对于自恋型父母而言,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而很多像凌霄这样的自恋型父母的孩子,活得既憋屈又痛苦。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我做错事都是因为别人的错


自恋型父母的眼里,是看不到孩子的,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


即使是犯错,也都可以赖在别人身上。


这个家庭悲剧的开始,是因为凌霄亲妹妹的去世。


年幼的凌霄独自带着妹妹,给她剥核桃吃,但是没想到出现了意外。


凌霄想找人帮忙,却被反锁在家里。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可是,这一切都是因为陈婷想出门打麻将,却又怕孩子出事,才采取了这样“省事”的做法。


女儿死后,她责怪丈夫不顾家,指责儿子是凶手,却从不忏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后来,她抛夫弃子,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过着富太太的生活。


再次面对凌和平和凌霄的时候,仍然毫无愧疚之意,仿佛自己才是唯一的受害者,全世界都对不起她。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在她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和控诉下,孩子自然而然成为了“背锅”的那个。


孩子会想:“大人怎么会犯错呢,犯错的一定是自己。”


所以当凌霄长大之后,依旧无法摆脱那晚的噩梦,他在内心不断地苛责自己。


这种自责,也是凌霄后来患上抑郁症的心结所在。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道德绑架与控制

自恋型父母的拿手戏


自恋型父母最擅长的,莫过于对子女进行道德绑架与控制


当年陈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凌霄,等到自己成了富太太,又以血缘的名义,想要认回儿子。


没有一句道歉与关怀,单纯是因为:


毕竟我生了你,毕竟你是我的亲儿子,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这就像一个魔咒,缠绕着凌霄的人生无法摆脱。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所以当陈婷发生车祸瘫痪在床时,凌霄也只能牺牲自己,放弃志向与家人,去新加坡照顾妈妈和同母异父的妹妹,9年不能回国。


这期间,他只能偷偷思念着国内的亲人。


可是就连这点思念,她都不允许。


陈婷剪碎了凌霄和李尖尖的合照,她扣着凌霄的护照,不让他回国,美其名曰说是不想凌霄放弃前途,其实不过是为了自己。


她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


哪怕她短暂的放凌霄回国,她还是追回了国,还计划在凌霄的小区买房子。


依旧是那像诅咒一样的句话:“一家人就应该住在一起,彼此照顾”。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自恋型父母极其漠视孩子的需求和价值观,当他们意识到孩子独立的时候,就会出手干预。


最常见的说辞就是:


我还不了解你吗,你不适合做那个;

我也是为了你好;

我是你妈妈,我不会害你;

你忍心看到妈妈这样吗?

……


殊不知,他们从未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体会孩子的感受。


控制和道德绑架,像是两只手,把孩子推向深渊。


除此之外,这类父母,还极其的自大缺乏同理心


李海潮照顾了凌霄十几年,饭局上陈婷表面上对他表示感谢,李海潮说“自己早就把凌霄当亲儿子。”


陈婷却阴阳怪气地说:“当自己儿子,毕竟不是真的自己儿子。”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在她心里,李海潮照顾凌霄,只是为了钱。


强调血缘,不过是显示自己是亲生妈妈的优越感。


可除了这一点,陈婷一无是处。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自恋却不自知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会像陈婷这样恶劣,但是自恋型的父母却不在少数,有的只是程度不同。


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曾跟我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两个50多岁的家长,来为自己26岁的儿子做心理咨询。


一开始,母亲一脸愁容地跟咨询师朋友诉说,自己的儿子这两年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不接他们的电话,过年过节也不回家。


在这之前,儿子一直孝顺懂事,几乎很少跟父母产生矛盾。


朋友问到,上一次联系孩子的时候,说了什么。


母亲说:


“没讲什么,就是想让他回家,在外面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发展,不如回家在我们跟前,还能照顾他,我们也是为了他好。


谁知道哪句话说的不对,就把他惹恼了,我们打不通电话,就想去他那看看,谁知道他直接搬家了,还说,再来找他他就去死。”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抹眼泪。


朋友问之前有没有没察觉到孩子有心理疾病的问题。


母亲说:

“哎,我也不懂这个,他倒是提过几次,我以为就是心情不好没放在心上。”


这位父亲却突然生气地说到:


“一个大男人,天天像个孩子一样嚷嚷着自己心情不好,我们都嫌丢人。”


朋友说,孩子抑郁很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


谁知这对夫妻的脸色却突然大变,母亲生气地说:


“你是说,他现在这样都怪我们吗?我们就他这一个孩子,什么都给了他,对他尽心尽力,怎么能怪我们?”


父亲补充到:


“什么抑郁,就是我们太娇惯他了,到今天这样,都是他自己的问题。”


听完我感慨,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想不抑郁都难。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是这样,自恋却不自知。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无限放大对孩子好,却看不到孩子的委屈与无奈。


等到矛盾爆发的时候,又将一切问题归咎给了孩子,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还会不断地细数着那些自己的付出,最终感动天感动地只感动了自己。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童年的伤要用一生去修复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爱上李尖尖的剧情虽然被人诟病,但是我却并不奇怪。


在许多人的人生中,都无意识地将恋爱当作了心理的治疗。


恋爱有时是亲子关系的复制,但却并不完全一样。


我们都会选择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ta会毫无表里的爱我,在ta身上,我能找到缺失的安全感与重视感。


武志红老师曾说,我们心里都埋藏着一个梦想:


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


在凌霄的人生中,他没有体会过母亲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所以当温暖如太阳的李尖尖出现时,他就像抓住了生命的稻草。


凌霄找到了他的心药,但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没这么幸运。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不幸的家庭,延续着同样的不幸。


孩子不知不觉长成了曾经父母的模样,对伴侣控制,对孩子苛刻,这样的代际遗传像是一个轮回,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剧集中,凌霄也渐渐暴露出了对李尖尖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一点,多少都是被陈婷影响的结果。


《以家人之名》里最噩梦般的妈妈陈婷,是怎么炼成的?


有一些人甚至没来得及治愈自己,就一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社会上有太多这样的案例,触目惊心。


做父母的,只有觉醒和改正,才能打破这样的魔咒。


教育很容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待别人的故事时,总是很严苛,对待自己却又很宽容。


作为家长,应当时刻警醒自己,少一点自恋式的教育,多一点尊重与支持,并且在恰当的时候放手,才是对彼此的成全。


有的时候,不要太执着于身为父母的权威,当你做错事,孩子要的不过是你的一句对不起。


别让爱成为伤人的武器,别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噩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家人   妈妈   凌霄   噩梦   童年   痛苦   儿子   道德   父母   母亲   妹妹   孩子   家庭   人生   朋友   陈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