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吼”不是靠忍!你得明白这三点

来源|慧养娃(ID:anbaoshijia)

授权转载

在资讯平台上看到一则关于“止吼课”的新闻。

近期,为了顺应一些家长力争上游学做温柔、耐心、体贴的“零吼妈妈”的期望,市场上推出了相应了情绪管理课程。

学费从1000到两万元不等,甚至有些培训邀请了国外大师授课,一个小时就需要三千元学费。

“止吼”不是靠忍!你得明白这三点

即便价格不菲,该类课程的市场需求量依然旺盛。

但止吼不是止咳,有位“吼妈”为了提醒自己,在墙上贴满了“亲生的”三个字,当儿子表现不如意时,她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暴怒和狂吼。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为父母,我们必须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

孩子犯错了,请淡定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写过她的女儿圆圆的一个小故事。那时候小姑娘大约四五岁,父母带她回内蒙古奶奶家过春节。

奶奶住在牧区,家里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都是从院子里的水井里打出来,装在厨房的大水缸里使用。水缸的边上放了一把长柄的小勺,专门用来舀水。

可是平时只会拧开水龙头接水的圆圆,并不知道这些。她想洗手,就拿着地上的脸盆直接放进水缸里舀水,结果整缸的水都被脏脸盆污染了。妈妈和奶奶看到,都下意识的惊呼了一声,圆圆瞬间有些害怕和不知所措。

看到孩子的反应后,尹建莉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她耐心地告诉圆圆,那个长柄的小勺是专门用来舀水的,顺道又给女儿讲了父母小时候,都是用这种大水缸,长大后第一次见到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是多么好奇。

圆圆在和大人的交谈中,慢慢忘记刚刚闯的祸,不但喜欢上了那把小勺,用它舀水洗手,还跟妈妈一起给院子里鸡、牛、羊的饮水池里都加了水。

孩子来来回回舀水、倒水,忙碌的小身影穿梭在铺满冬日暖阳的小院中,天真与快乐如同花朵一般在她的身上绽放。

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有些是故意为之,有些是无心之失。

无论是那种情况,身为父母的我们,首先是要有的心态就是包容。

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我们都知道: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将来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靠他自己前行,没有经历何谈成熟?

要知道,孩子都只是普通的孩子,而我们也只是普通的妈妈,过分完美的要求,无论对亲子关系中的哪一方都是巨大的压力。

认清了这一点,才有机会让充满火药味的斥责和怒吼远离孩子的生活。


“止吼”不是靠忍!你得明白这三点

倾听孩子的声音

埃隆·马斯克,身为大名鼎鼎特斯拉的创始人,被公认为当今最有远见的领袖之一,被美国人敬称为“钢铁侠”。

童年时,他可以一天十小时以上沉浸于阅读的世界,并很早在电脑方面展现了天赋,只用三天的时间,就学完了BASIC六个月的课程。

12岁的时候,马斯克便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以500美元卖掉了自己编写的一款太空游戏Blastar。

独立而有主见的男孩从那时起,便确定全世界的技术天堂——美国,才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他要去美国求学。

当他向母亲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妈妈梅伊非常犹豫。当时她与马斯克的父亲已离婚多年,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南非的事业已小有规模。

如果这个时候离开,那么就意味着,她必须放弃多年的辛苦经营,一切从零开始。梅伊选择与儿子进行一次认真的长谈,听听他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马斯克将心中那个宏大到几近疯狂的梦想,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母亲。迈向它的第一步,最好的捷径就是通过优异的成绩申请美国的学校。

在别人看来,那些也许是不切实际的梦话,但是母亲梅伊却听进心里去了。她了解自己的儿子,并相信他,最终举家搬离了南非。

马斯克现在能成为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天才企业家,与当初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过,真爱是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诉说。

有一次,我晚上写文章到凌晨,一觉醒来,闺女把整个卫生间弄得都是水,衣服也差不多湿完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女儿委屈地拉着我的衣服,梨花带泪地说:妈妈工作太辛苦了,所以我想要学着自己刷牙洗脸,你别生气啊。

那一刻,我真的是羞愧难当。

孩子还小,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也许不切实际,也许南辕北辙,也许还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但是,家人,不就是要多看到爱的动机吗!?

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仅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促进亲子关系,还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止吼”不是靠忍!你得明白这三点

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

浩浩今年9月份要上一年级。到他家吃饭的时候,我意外发现,所有的玩具都不见了。

原来,大嫂认为孩子上小学了,要静下来读书,所以一股脑儿把浩浩的模型,乐高,公仔全部打包装箱,塞进了储藏室。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购入可调节高度的学习桌椅,一个大书柜,里面有一半的空间已经塞满了书。走进一看,全是学习辅导书籍。

邻居孩子来邀请浩浩饭后一起去玩,他也非常沮丧地拒绝了,理由是妈妈今天布置的作业还没有完成。细问之下,才知道嫂子已经把一年级课外辅导,练习册全都买回来,安排浩浩开始学习。

还记得不久前,浩浩曾快乐地向我宣布,这个夏天,他一定要学会游泳!可是从现在来看,重压之下,怕是没有机会了。

“墨墨,你先回去吧,今天的作业做完,我估计也要上床睡觉了。”浩浩向朋友告别时,神情既落寞又消沉,完全失去一个孩子该有的活力。

教育焦虑,大概是每一位父母都面临的问题。

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洗脑,不少家长攀比成风、又急又躁:你怎么能不会呢?别的孩子都会啊?你怎么这么笨呢?你要比其他孩子优秀,这样才有未比你爸妈过得好……

其实,大可不必。

相对于一生的幸福来说,孩子的品行、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爱与被爱的能力,远比一时的学业重要。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曾提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人生万里,凡事有序。童年错失的欢乐,也许会成为一生追索的遗憾,而揠苗助长,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我想,学会接受孩子不是天才、不够优秀,家长才能真正做到止吼。

因为,所谓教育,核心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家长们大都完成得不错,但是七分等,即父母需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保持耐心,很多家长还需努力。


“止吼”不是靠忍!你得明白这三点

止吼更要“减负”

对孩子的培养,是一项耗时又耗心的工程,需要十足的耐心,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操之过急,只会让家长更加焦虑,孩子更加苦闷。

而我们在养育孩子时的急迫,也常常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刻印。父母就是这样对待我,所以我也这样对待孩子,这便是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效应在我们亲子关系中的表现。

  所以,要止吼,更要“减负”。丢掉原生家庭的伤害,丢掉望子成龙的期盼,丢掉百米冲刺的激进,丢掉不能掉链子的焦虑...

然后,试着允许孩子们犯错,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这不但是健康、稳定、和睦的亲子关系基础,也是我们冲破自己原生家庭劣性影响的必经之路。

孩子如同一面镜子,你给予斥责,他就还你愤怒;你给予微笑,他就还你阳光;你给予耐心,他就还你成长。

放慢节奏,我们就会发现,花在对孩子们教育上的耐心,终将反哺自己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南非   水缸   作业   必经之路   美国   慢慢来   焦虑   节奏   耐心   家长   父母   母亲   妈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