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最近跟同事聊天时,说起她家孩子诺诺,诺诺的身体从小就是体弱多病,没少和医院“打交道”。

这就导致了诺诺一直对医院充满着恐惧,她一见到医生就会大哭大闹。不管大人怎么哄她,都不管用。

最后,大人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强行按住她,才能让医生得以顺利打针。

其实诺诺的这种恐惧,源于她清楚的知道打针带来的疼痛。其实,孩子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理解、没接触过,其本质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感呢?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提到,成年人总认为「童年」应该满是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搞错了(或者忘记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对孩子来说,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

有研究发现,90%以上的正常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年龄偏低的孩子恐惧以生理、物理和物质环境为主的自然现象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恐惧以想象、交往、自尊为主的心理和社会现象。

每个年龄段恐惧出现的不同情况:

1、6个月以下的孩子

高分贝的噪声、突如其来的声响(如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以及身体突然失去支撑,都会让孩子充满恐惧而哇哇大哭。

2、6个月~1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害怕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对于比较生疏的环境也会感到恐惧、害怕。

3、1~2岁的孩子

害怕一个人睡、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受伤、害怕去医院、害怕医生,还害怕被称为“坏蛋”的人。

4、2~3岁的孩子

孩子会害怕黑暗,害怕孤独,还害怕父母争吵。

5、3~5岁的孩子

孩子会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惩罚,害怕黑影,害怕想象中的怪兽。

当孩子感到恐惧、害怕的时候,常常双眉向中间紧皱,眼睛睁大,嘴巴大张。

另外,典型的恐惧微表情在孩子整个眉眼中呈现出因害怕而躲避、努力向后撤的状态。

当我们观察到孩子有这样的表情时,说明孩子的内心是恐惧的,在这时就要适当安慰孩子,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父母要理解孩子对黑暗的恐惧

孩子在成长阶段,对很多东西都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尤其对于黑暗,孩子认识的时间尤其很长。

因为孩子对黑暗充满着畏惧,年幼的孩子经常不能清晰地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他们会把图书、影视或故事里的妖魔鬼怪全部带到现实来,认为它们就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也会害怕黑暗中有未知的恐惧和无名的怪物。

经常有孩子,晚上睡觉不关灯。因为孩子需要用灯光来驱散内心对黑暗的恐惧。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怕黑正是因为他的大脑有了初步的智慧。怕,代表着孩子对危险识别的敏感,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对于孩子对黑暗的害怕,很多父母会说:

“这有什么好怕的,别怕。”

“又不是真的有怪物,瞧你那点出息。”

其实只要害怕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做个“胆小”的人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孩子怕黑就担心孩子胆小没出息。

记得女儿在4岁左右,有段时间很害怕夜晚的光影。她跟我说:“红色的光好像眼睛啊,那一条红色、一条黑色、好像条纹的是什么什么……”

在我们大人眼里,或许只是斑斓璀璨的灯光,但在孩子却满眼全是光怪陆离的“怪物”,怕得不行。

我后来跟女儿玩了在黑暗中摸人的游戏,我们都蒙上眼睛玩,通过听声来抓人,利用在游戏中驱除女儿对黑暗的恐惧,后来玩了多次这种游戏后,女儿渐渐的对黑暗没有那么害怕了。

所以害怕、恐惧、怕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绪,这是一种本能,我们正确的应对极为重要,要及时引导帮助,让孩子尽快走出不安。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帮孩子消除恐惧感父母要这样做

因为年幼的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只是被大人吓唬得害怕,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随意用一些带刺激的语言吓唬孩子。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我们可以给他讲一些道理,告诉孩子他的害怕是他自己想象的,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

面对孩子的恐惧害怕,我们要用正确的办法帮助孩子消除:

1、用肢体语言安抚孩子的害怕情绪

当孩子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或事件吓着时,比如闪电打雷、陡然摔倒等,我们可以用温柔的话语和温暖的怀抱安抚孩子的情绪。

女儿2岁时,一到下雨天打雷就会非常害怕,我会对她说:“宝贝别害怕,妈妈会抱着你,现在没事了。”

我们也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或拉拉她的小手,这些动作都能够给孩子传递一份战胜恐惧心理的力量。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2、让孩子见多识广

孩子在某个年龄段会对陌生的环境或陌生人感到比较恐惧。甚至是父母自认为比较熟悉的朋友或同事,孩子也不太愿意接近。

其实,这是孩子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他进入了一个自己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立即接受新环境和陌生人,可在平时多带孩子与别人交往,孩子见得多了,自然就不会这么害怕陌生人了。

3、用事实来说服孩子

女儿在刚开始打疫苗的时候都会大哭,因为接种预防针带给她的刺痛感让她感到了恐惧。

我们最好不要以“打针一点都不痛”这样的话来欺骗孩子,也不要详细地描述打预防针带来的“痛苦”感觉,只需要温和地告诉她打针的真实感觉就行。

我会这样跟女儿说:“刚打针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痛,但这种疼痛很快就会消失的。”

然后跟女儿约定打完针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记得在打疫苗的地方摆放了很多的摇摇车,女儿打完针后,会让她做一个摇摇车,在女儿那个年龄段摇摇车对她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通常在这个时候,女儿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也会得到缓解。

同时当孩子在打针的时候,我们要守在孩子的身边,抱着她,这样就会给孩子增强战胜恐惧的信心。

4、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如果我们事事包办,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导致孩子不但懒于动手,还懒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也是孩子胆小、畏惧的重要原因。

因此,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遇到难题,也不要完全帮孩子解决,而要给孩子留出一定的适应空间和锻炼机会。

孩子怕黑、恐惧?家长别再用“别怕”敷衍了,4个方法消除恐惧感

涵妮妈妈寄语:

我们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同时要用心去“看见”那个有点害怕的孩子,这样才能真正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真正地帮孩子度过这种焦虑和恐惧。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恐惧   孩子   都会   预防针   恐惧感   年龄段   胆小   怪物   大人   害怕   情绪   黑暗   家长   女儿   父母   妈妈   环境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