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天堂之光与地狱之火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我喜欢女人描写女人,如同夜色下,双手抚触高耸的乳房,没有情欲,只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探索自己。那是一种自我发掘,自我寻找的过程。少了些异己者、旁观者强加的赞美的、色欲的、理性的、毁灭性的辞藻的蹂躏。

看了电影《时时刻刻》,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很传神。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自觉为女人的那一刻,我们才会懂得,女人不如男人的言论都是男人给予这个世界的假象。读她的文字是会让我去质问的。——“如此令人吃惊地丝毫不顾别人的感情而去追求真实,如此任性、如此粗暴地扯下薄薄的文明的面纱,对她来说,是对人类礼仪的可怕的蹂躏。因此,她迷惑地茫然凝视,她低头不语,好像让那倾盆而下、有棱有角的冰雹,那湿透衣裙的污水,都溅落到她身上而不加反抗。”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痛苦的饱含呻吟的。当一个人成为了传奇,在历史雕刻下那个不易湮灭的名字时,就注定了塑造她生命宽广度的每一个事件都是成了一把锤子,即使是有些回忆是痛苦的。少女时被异父异母兄弟的性侵,丧母之痛的崩溃,无性婚姻,世界上最优秀的丈夫、对同性的过于依赖,甚至为了挽留姐姐在自己心中的那个位置去调情自己的姐夫。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这支笔,是情绪的出口

她的生命是双面的。天堂之光与地狱之火如同冰与火共存时,才得以锤炼这般令人过目不忘的文字。挣扎,或许是她看到了太多,领悟了人类精神世界的黑洞,义无返顾跳入其中,探寻中毁灭。疯癫、幻听、神经质。一面优雅如贵妇人般行走于思想交汇的文学交流中,一面又咆燥般毁灭如坠崖般的精神重塑。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对她的研究从来都是她的女权主义、同性恋倾向及抑郁症病史。其实当一个人被以研究之名进行讨论时,在我看来是悲哀的。没有人能了解了她的全部,却也不得不被后来人如饥似渴般将信仰崇拜倾注在她的身上,包括了她的死亡。

我过于信奉第一感觉,任何以研究为目的的去了解一个人都会让我索然无味。弗吉尼亚·伍尔芙,于我而言,只是浅尝辄止,看她的文字,便已让我在找寻自我的路上,更多了一个角度去侧目。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这样的一个女人,是美的存在。而这样的美却让我无言描述。

借用她的《到灯塔去》中的文字——“她是惊人的美,但美并不是一切,美有它的不利因素—它来的太轻易,它来的太完整,它使生命静止了—凝固了。”


人物 |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脑海中一直浮现这样的镜头——一个女人,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正走向一片浓绿的深水,其间有无数鱼儿“遨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闪着亮光。”




痞文艺工作室

分享艺术生活美学及有趣的人物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弗吉尼亚   女权主义   灯塔   有棱有角   女作家   地狱   身上   痛苦   人类   自我   过程   文字   精神   生命   人物   天堂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