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在影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刚读高一的茉莉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跳楼自杀了,这个漂亮且品学兼优的女孩,在生前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反正也没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林茉莉,再见”。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林茉莉真的没人爱吗?

她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留美硕士,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父母为她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妈妈放弃了事业,在家悉心栽培她。

但她没感觉到被爱,因为她总是被妈妈逼迫着,她爱好写作,但妈妈以会影响学业为由撕毁了她的小说,妈妈监视她,控制她,从小到大,她都努力迎合妈妈,用力地当妈妈心目中的好女儿,妈妈以她为荣,但她一点也不快乐,她的内心不断累积着压力,终于,当她再也无法承受时,她选择了放弃。

茉莉的离开让妈妈无法接受,她发疯似的到处寻找女儿自杀的原因,她认为,茉莉那么优秀,不可能会轻生,但当她读取女儿最后一天的记忆时,她彻底崩溃了,因为,她终于明白,让女儿选择自杀的,正是她自己。

影片中,妈妈失声痛哭,她看到了茉莉在她面前站着,冲她微笑,跟她说:妈妈,谢谢你。

妈妈嘶声哭喊着:对不起!

只是女儿再也听不到了。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看完这部影片已是泪流满面。

因为从里面,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妈妈的影子。身边的妈妈们,也包括我自己,总会有控制不住情绪冲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总会有忍不住去催促孩子的时候,也总会有恨铁不成钢,抱怨孩子的时候。

林茉莉眼里的妈妈,是不是也是孩子眼中的我们呢?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为什么,疯狂地逼迫孩子多数是妈妈?

在很多家庭类的影视剧里,你会发现,里面喜欢逼迫孩子的,几乎清一色的是妈妈,而在现实生活中,逼迫孩子的也是妈妈占了绝大多数。为什么?妈妈总喜欢逼迫孩子?

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1、 妈妈的身份认定。


在我的身边,热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风雨无阻送孩子们去上课的,是妈妈,为了就近照顾孩子,选择放弃工作,专门给孩子陪读的,也是妈妈,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到场的90%以上是妈妈。

妈妈是一种身份,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女人十月怀胎,生下孩子,经历哺乳期,自然而然地,妈妈跟孩子的联系要比爸爸跟孩子的联系更加紧密。

除此外,在社会角色分工中,女性的家庭属性更强,其实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在外狩猎,而柔弱的女性照顾家庭,之后就演变成,则是男性在外工作挣钱养家,女性主要负责料理家务和养育孩子。这种一种传统分工。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中国就是全球女性就业比例最高的国家,根据2010年的一组数据,在中国,女性的工作率超过70%,与男性的80%工作率十分接近。

所以,中国的女性除了要延续过去照顾家庭的责任,还需要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而不仅限于家庭。

但过来人都知道,家庭和事业是根本不可能兼顾的。

所以,为了照顾好孩子,很多女性选择在家带孩子,或是弱化自己的职场角色,不求事业有成,但求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行。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价值和成长的需求,对于那些为了孩子,牺牲事业的女性来说,会不自觉地用孩子的成功来弥补因失去工作而缺失的价值感,为了让孩子成功,她们会忍不住逼迫孩子,掌握不好度,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型的妈妈。

而在一些丧偶型育儿的家庭里,因为丈夫从不参与育儿,把照顾家庭的责任全部扔给妻子,会让妻子负重过多,得不到情绪出口和精神依靠的女性,会将这部分在丈夫身上缺失的情感全部投注到孩子身上,从而造成孩子的情感窒息。

一旦妈妈把孩子变成实现自我价值、寻求情感依靠的工具,那将是妈妈和孩子最大的悲哀。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2、妈妈更清楚社会的残酷,希望孩子避坑。


一旦成为母亲,女性的生活将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不论是育儿,还是处理育儿之外的各种关系,如婆媳关系,如夫妻关系,还有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新生命的降生,将打破原有的家庭格局。

我看过很多相似的事例,孩子出生后,夫妻关系从原来的亲密变得冷漠、疏远,婆媳关系因为育儿分歧中的权利争夺而剑拔弩张,除此外,事业与家庭的取舍和倾斜,这些会让女性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在这个时候,她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而她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在中国做全职妈妈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因为,全职妈妈没有收入,她花的每一分钱都得向丈夫伸手,如果丈夫不理解,不体贴,不能重视她们的付出,那她将活得特别辛苦且卑微。同时,因为长久脱离社会,可能会面临跟丈夫越来越无法沟通交流的问题,婚姻的隐患会大大增加。而一旦婚姻破裂,没有经济来源的全职妈妈很难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

这一切,都让妈妈们比男性更有忧患意识。

她们很清楚,不论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将来没本事,将来的人生会十分被动,会受制于人,也很难获得幸福。这种强大的忧患意识,妈妈会下意识地去逼迫孩子,让他们强大。妈妈若没有强大的自省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就容易给孩子造成精神压迫,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3、妈妈所处的环境让妈妈更容易焦虑。


养育孩子时,妈妈们更容易焦虑。

这是跟她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因为,喜欢谈论孩子,经常谈论孩子的,永远是妈妈。

妈妈们聚在一起,聊的不是穿衣打扮,不是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而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这种谈论有时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但更多的时候,会传递焦虑,让焦虑升级。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儿子班里有位同学的家长就说,原本觉得孩子还可以,学习成绩中上,从幼儿园起,就在外面上英语班,孩子学得一般,但比起大多数孩子的英语水平还是好很多,她也不想太逼迫孩子,但每回看到大学同学群里的各种关于娃的讨论,就让她心急上火,焦虑得睡不着。

她的大学同学多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好多同学的孩子,小学四五年级,英语词汇量已直逼大学词汇量,而钢琴、舞蹈等才艺也已经考到比较高的级别。

这让她有种窒息感和无力感,突然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起点已经很高,还那么努力,自己孩子这么平庸,将来还有没有前途?有时候,她看到孩子,心里也会起一种无名火,觉得孩子还不够努力,也想着逼一逼。但好在,她控制住了自己,选择了把大学同学群消息设为免打扰,平时尽量少看消息。因为看多了,想不被带节奏,真的太难。

但有很多妈妈很难控制这种焦虑,通过不断地逼迫孩子,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妈妈们该如何做?


UC大数据曾发布过一分《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其中,上海家长的焦虑指数全国第一,而北京位于第二。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优秀,起点更高,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鼓励并督促孩子不停地学习。

这样的结果,虽然有大量的牛娃出现,但这些牛娃和牛娃的父母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了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的加持,还有回不去的童年,被不断挤压的亲子时光。


为什么疯狂逼孩子的多是妈妈?三个原因让人心酸


什么时候,妈妈们可以不再逼迫孩子?

妈妈们可以做一个身份确认,我们除了是妈妈,妻子,儿媳以外,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一个不被滋养的母亲,很难养出身心健康,能量充沛的孩子。

其次妈妈们可以去寻找自我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更需要的是妈妈的言传身教。焦虑逼迫的妈妈,会让孩子深陷情感窒息,精神容易枯萎,厌学,甚至厌世。

最重要的是,妈妈们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正如纪伯伦写的那样:“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妈妈   孩子   在外   茉莉   中国   焦虑   心酸   丈夫   强大   男性   女儿   原因   同学   疯狂   家庭   女性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