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却极少引导孩子思考“我对别人的帮助,真的是别人需要的吗”--《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张华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情心我们都知道,但“同理心”是什么?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感受的思考方式,与同情心有本质上的差异。比如看见别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富有同情心的人会说“你好可怜”,但富有同理心的人会说:“你摔得不轻,一定很疼吧”。


同理心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同理心要求我们对他人的心理活动或情感感同身受、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到通情达理。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可以从幼儿期开始。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争抢玩具的时候,小伙伴哭了。这时就可以问孩子,如果是小伙伴抢走了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也会不开心?和小伙伴一起玩,是不是大家都不想哭,想开心地在一起?你说说看,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开心一起玩?


当孩子长大一点,家长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1小时盲人体验”之类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身体有缺陷人士,生活中的各种不便之处。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其实就是在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的过程。具有高情商的孩子,更能尊敬师长,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比较强。这样的孩子,相信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通情达理   设身处地   感同身受   师长   角色扮演   盲人   同情心   心地   心理学   公益活动   情商   玩具   能力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